不成问题的问题电影

时间:2025-01-15 06:34:48编辑:优化君

【探究】《不成问题的问题》有哪些隐喻的内容?

1.看完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又去读了老舍的小说。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解释了电影情节一些含糊不清的地方。同时,看完小说才能知道编剧做了哪些改动,比如添加了佟老板、许先生、三太太和佟小姐等人物,多了佟小姐和秦妙斋恋爱又分手等戏份。电影把小说中一带而过的情节用更加具象的细节来表现,比如开场丁务源到许太太家打麻将的桥段,表现秦妙斋“艺术无能”的画展等等。总之,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都各有可圈可点之处。2.下文将借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的小说文本,来谈谈电影中难以展现的细节。树华农场到底为何会亏钱?“农场亏损”这条线索推动着电影和小说的情节发展。在电影中,可以看出农场亏钱大致因为丁务源只注重“外联”,完全不在意“生产活动”,具体表现在农产品被丁务源送礼、被工人私自销售、被大伙儿一起享用,丁务源还要用农场的钱为股东做红白事的场子。如果排除丁务源的因素,树华农场是否就不亏钱了。电影对此事没有明说,但小说在一开始就交代清楚了:按道理说,农场是赚钱的。由实际上说,树华农场的用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江就在它的脚底下。出品的运出也没有问题。它离重庆市不过三十多里路,江中可以走船,江边上也有小路。它的设备是相当完美的:有鸭鹅池,有兔笼,有花畦,有菜圃,有牛羊圈,有果园。鸭蛋、鲜花、青菜、水果、牛羊乳……都正是像重庆那样的都市所必需的东西。况且,它的创办正在抗战的那一年;重庆的人口,在抗战后,一天比一天多;所以需要的东西,像青菜与其他树华农场所产生的东西,自然地也一天比 一天多。赚钱是没有问题的。同时,电影中并没有讲丁务源上任后,为了安插自己的远方亲戚,辞退一些有经验工人的前因。当他刚一得到农场主任的职务的时候,他便被姑姑老姨舅爷,与舅爷的舅爷包围起来,他马上变成了这群人的救主。没办法,只好一一敷衍。于是一部分有经验的职员与工人马上被他“欢送”出去,而舅爷与舅爷的舅爷都成了护法的天使,占据了地上的乐园。没被辞退的职员与园丁,本都想辞职。而关于农产品被私自销售和食用,电影里用几处对话、冲突和细节表现,例如佟老板向许老板告“猪菜”之状、工人偷鸡蛋被尤大兴撞到以及丁务源官复原职后大伙儿大吃大喝。不过小说里描写得更加详细,并用了黄鼠狼的隐喻,将半夜在农场偷偷摸摸的工人比喻为黄鼠狼。这些事,丁务源似乎知道,可没有任何表示,当夜里闹黄鼠狼子的时候,即使他正醒着,听得明明白白,他也不会失去身份地出来看看。及至次晨有人来报告,他会顺口答应地声明:“我也听见了,我睡觉最警醒不过!”假若他高兴,他会继续说上许多关于黄鼬和他夜间怎样警觉的故事,当被黄鼬拉去而变成红烧的或清燉的鸡鸭,摆在他的面前,他就绝对不再再提黄鼬,而只谈些烹饪上的问题与经验,一边说着,一边把最肥的一块鸭夹起来送给别人:“这么肥的鸭子,非挂炉烧烤不够味;清燉不相宜,不过,汤还看得!”他极大方地尝了两口汤。看到“当被黄鼬拉去而变成红烧的或清燉的鸡鸭,摆在他的面前,他就绝对不再再提黄鼬,而只谈些烹饪上的问题与经验”这句时,读者很难不笑出声来,心领神会老舍的幽默感。而此种文字上的隐喻很难在电影中“直译”,由此也可看出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之不同。电影开场,丁务源被三太太留下来打麻将,期间说起农场的鸭蛋很难买到,要托丁务源帮忙才行。这样的情节设置给人留下“鸭蛋着实紧缺”的印象,但从小说中可得知这是鸭蛋都被工人偷偷卖掉的缘故。树华农场的肥鹅大鸭与油鸡忽然都罢了工,不再下蛋,这也许近乎污蔑这一群有良心的动物,但是农场的账簿上千真万确看不见那笔蛋的收入了。外间自然还看得见树华的有名的鸭蛋——为孵小鸭用的——可是价钱高了三倍。找好鸭种的人们都交头接耳地嘀咕:“树华的填鸭鸭蛋得托人情才弄得到手呢。”在这句话里,老张、老谢、老李都成了被恳托的要人。 3.“人情代表”丁务源关于电影和小说中最核心的人物丁务源,文字塑造的形象和视觉形象大致是一样的。电影中的丁务源一直穿长袍,领口和袖口都非常白净,但只有看了小说才知道这样设计的缘由。他的长袍,不管是绸的还是布的,不管是单的还是棉的,永远是半新半旧的,使人一看就感到舒服;永远是比他的身材稍微宽大一些,于是他垂着手也好,揣着手也好,掉背着手更好,老有一些从容不迫的气度。他的小褂的领子与袖口,永远是洁白如雪;这样,即使大褂上有一小块油渍,或大襟上微微有点褶皱,可是他的雪白的内衣的领与袖会使人相信他是最爱清洁的人。从“即使大褂上有一小块油渍,或大襟上微微有点褶皱,可是他的雪白的内衣的领与袖会使人相信他是最爱清洁的人”可以想到,老舍的言外之意大致为,纵使丁务源的确有很多做得不对的地方,甚至直接造成了农场的亏损,但大家似乎并不能否定他是一个好人。电影同小说相比,增加了丁务源落水的情节。电影中,捡回一条命的丁务源对秦妙斋说,自己觉得当不当这个主任已经不重要了。编剧和导演大概认为丁务源太想做主任这个位置了,所以才有这样一系列行为,进而让他经历生死,参透人生。但或许丁务源只是一个虚构的角色而已,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如此极端的性格,我们也无需把自己的反思强加在他身上。在老舍的笔下,他就是一个无根无源、无目的性的存在。丁务源是哪里的人?没有人知道。他是一切人——中外无别——的乡亲。他的言语也正配得上他的籍贯,他会把他所到过的地方的最简单易学的话,例如四川的“啥子”与“要得”,上海的“唔啥”,北平的“妈啦巴子”……都美好地联结到一处,变成一种独创的“国语”;有时候也还加上一半个“孤得”,或“夜司”,增加一点异国情味。他吃得好,穿得舒服,睡得香甜,永远不会发愁。他绝对没有任何理想,所以想发愁也无从发起。他看不出社会上彼此敷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只知道敷衍能解决一切,至少能使他无忧无虑,脸上胖而且亮。如果把农场看作职场,丁务源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情”,这不仅体现在他懂得用农场的东西贿赂大家,还表现在他懂得打情感牌。他刚来农场时,因为安插亲戚的事情,有些工人想辞职,来看看小说里的丁务源是如何处理的。可是,丁务源不给他们开口的机会。他们由书面上通知他,他连看也不看。于是,大家想不辞而别。但是,赶到真要走出农场时,大家的意见已经不甚一致。新主任到职以后,什么也没过问,而在两天之中把大家的姓名记得飞熟,并且知道了他们的籍贯。 “老张!”丁务源最富情感的眼,像有两条紫外光似的射到老张的心里,“你是广元人呀?乡亲!硬是要得!”丁务源解除了老张的武装。 “老谢!”丁务源的有肉而滚热的手拍着老谢的肩膀,“呕,恩施?好地方!乡亲!要得么!”于是,老谢也缴了械。“在两天之中把大家的姓名记得飞熟,并且知道了他们的籍贯”以及 “最富情感的眼,像有两条紫外光似的射到老张的心里”,这些情感牌都是丁务源的职场核心竞争力。而这些,后来出场的新主任尤大兴都不具备。

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是对原著的改编,对此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此部电影?

老舍先生的作品总有一种漫画的喜感,尤其是对小人物的描写。在收到这部电影资源时,特意去找了原著看了一遍,两下对比,更有几分感悟。同原著相比,多出来三太太,仝小姐等几个角色,原本是占有一点戏份的董事会中各位董事的角色倒是被弱化了不少。在小说的一开头,便直接点明了农场赔钱的原因,是由于内部管理的问题,但在电影中,这个原因是被逐渐讲述出来的,若没看过小说,电影中丁场长的种种举动,总给我感觉是个人能力不足造成的农场亏损,而并非是从上而下的一条龙的贪污腐败。范伟老师在影片中的表现相当抢眼,对于他来说,大家更多的印象应该是春晚舞台上那个被忽悠的角色,仿佛他就适合演那些智商不在线的角色。但在本片中,范伟老师将一个精于算计,善于钻营的小人物形象演活了,一开场,丁场长就带来了三太太最喜欢的芦苇花,可见是下过一番苦心的。不过有一个点个人觉得还是和原著有点差异,原著中说丁场长可以说各地方言,以便和别人迅速拉进关系,但在电影中,貌似没有看到这点,不得不说有几分遗憾。感觉几位演员中,饰演秦妙斋的角色有些用力过猛,出场时便是一副油滑嘴脸,很容易让人一眼看去就心生提防,和在原著中那个长袖善舞却又能在无形中给人洗脑的角色有一些差距。另外新场长太太的举止实在是有点莫名其妙,尤其是原著中偷偷背着场长收受鸡蛋的桥段改成了明目张胆,完全打乱了她的初衷,让人觉得她才是智商不在线的那一个。总体来说,电影还是比较贴近原著的,黑白影片也有着故事发生年代的质感,两个多小时的片长也不枯燥乏味。个人感觉,同原著相比,还是有些亮点精华没有表现出来,不得不说略有遗憾了。

上一篇:张玉宁帽子戏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