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恩常识

时间:2025-02-07 20:27:42编辑:优化君

托马斯·潘恩的人物思想

潘恩是激进的民主主义和自然神论者,他的“世界公民”理念宣传建立“世界共和国”,他也是公共教育、最低工资限额的提出者之一。在潘恩思想体系中,国王与贵族不存在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他对教会持极为严厉的批评态度。他说:“宗教里的基督教体系是对常识的一个侮辱。”“至于称为《圣经》的书,说成是上帝的话,是一个亵渎。那是一本充满谎言和自相矛盾的书,记录很坏的时代和很坏的人的一段历史。” 潘恩以他的《常识》吹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号角,从而为独立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对潘恩还曾以《人权论》在英国鼓动了一场民主运动之功,很多人却不甚了解,或者未给予充分的评价。

托马斯潘恩常识全文

1. 求 托马斯 潘恩的《常识》中作为1904年美国《企业家》杂志的发刊词
ENTREPRENEUR'S CREDO

“I do not choose to be a mon person. It is my right to be unmon—if I

can . I seek opportunity-not security. I do not wish to be a kept citizen, humbled

and dulled by having the state look after me .



I want to be the calculated risk , to dream and to built ,to fail and to succeed.

I refuse to barter incentive for a dole; I prefer the challengers of life to the

Guaranteed existence , the thrill of fulfillment to the state calm of Utopia.

I will not trade my freedom for beneficence nor my dignity a handout. I will

never cower before any master nor bend to any threat.

It is my heritage to stand erect, proud and unafraid, to think and act for myself,

to enjoy the benefit of my creations and to face the world boldly and say:

This, with God's help , I have done. All this is what it means to be an

Entrepreneur ”
2. 托马斯.潘恩
Thomas Paine,(1737年1月29日—1809年6月8日),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

他出生在英国诺福克郡,父亲是裁缝、由于家境贫寒、他只上过中学。青年时期当过教师、店员、税吏等,屡遭失业和饥饿的威胁。

1765年潘恩在列易斯当税吏时就关心政治,1772年写了小册子《税吏事件》,描写英国税吏的苦恼。1774年4月,他因有“反 *** ”思想被免职。

同年10月,潘恩被作为契约奴来到美洲。在费城担任《宾夕法尼亚》杂志的编辑。

当时,正值北美人民反英斗争风起云涌,但是,人们的君主制观念还根深蒂固、连华盛顿、富兰克林、亚当斯这些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都不明确提出美国独立。就在这样的形势下,潘恩发表小册子《常识》。

公开提出美国独立问题。小册子痛斥世袭君主的罪恶:“在上帝眼中,一个普通的诚实人要比从古到今所有加冕的坏蛋更有价值。”

潘恩这篇文章,成了独立战争时期人民大众的教科书。 潘恩为美国独立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作为出身低微的异乡人。

受到了排挤和打击,成为失业者。1788年回到英国。

不久他写了歌颂法国革命的小册子《人权论》,认为攻陷巴土底狱是“世界性的事件”。这本小册子遭到查禁,潘恩被迫旅居法国。

他参加了法国大革命,法国的这场革命的激烈程度和彻底性,较之美国的独立战争要深刻的多,潘恩思想跟不上,他反对处决路易十六,雅各宾派执政时,潘恩说:“共和国死了”。因此,公安委员会以“图谋反抗共和国”的罪名逮捕了他,在美国驻法大使门罗的干预下才获释。

1802年,潘恩回到美国,在默默无闻中于7年后死去。生平 * 1773年 他不满工资过低,撰写《税务官员的状况》而被解雇。

* 1774年 他到美国费城,主编《宾夕法尼亚杂志》。 * 1776年 美国独立的风潮开始,他支持美国独立,反对英国的殖民专政,撰写了他的成名小册子《常识》,为美国从英国殖民中独立出来辩论,批评英国国王残暴无能,认为独立后的美国应该建立共和国。

他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写过《在美洲的非洲奴隶》一文,和本杰明·富兰克林一起废除了宾州的奴隶制。 * 1787年 他到英国定居,写了一些关于人权的作品,遭到英国 *** 通缉, * 1791年 潘恩去法国,支持法国大革命,被选入国民公会,他认为是美国独立的精神影响了法国,但他反对处死法国国王,支持吉伦特派。

* 1793年 罗伯斯比尔领导的雅各宾派夺取了法国政权,潘恩由于反对他们的恐怖专政,以及前期反对处死国王的行为,被投入监狱,在狱中写成《理性时代》一书。 * 1794年 法国爆发了热月政变,罗伯斯比尔被斩首,潘恩出狱,仍在国民公会中任职。

* 1802年 潘恩返回美国,由于他一直反对贵族政治、富人政治和教权主义,坚持自然神论,在美国遭到许多人的批判。 * 1809年 潘恩于在纽约逝世。

思想体系潘恩是激进的民主主义和自然神论者,他的“世界公民”理念宣传建立“世界共和国”,他也是公共教育、最低工资限额的提出者之一。在潘恩思想体系中,国王与贵族不存在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影响潘恩所著《常识》极大地鼓舞了美国独立士气,他的一些其他作品帮助了法国、英国的民主事业。
3. 前几天看《公司的力量》第三级里面说的企业家誓言我找不到出处
1904年美国《企业家》杂志选用《常识》(托马斯。潘恩)中的一段话作为发刊词,此后百余年中,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杂志扉页上的这段话,却从来没被改变过,它被称为企业家誓言: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我勇敢的面对这个世界,自豪的说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


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

  多数评论是基于以下五个问题:
  1.这部作品说些什么?
  2.这部作品意味着什么?
  3.这部作品是如何表达的?
  4.这部作品表达得好不好?
  5.这部作品值得创作吗?
  第一个评论的问题,只涉及到作品的一些表面现象。主要应对“谁”、“什么”、“何处”、“何时”、“为何”和“如何”给予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明确作品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并且把作者所经验的与自己所经验的联系起来。
  第二个评论的问题,在于阐明作品的主题。这种能力只有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有了丰富的经验之后才能具备。要正确评论作品的主题,一般要从:一、内容释义;二、感觉感情;三、语言调整;四、作者意图等四个方面去理解作品。
  第三个评论的问题,涉及到作者为了在读者中得到预期反应所运用的技巧。技巧是作者要达到他的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作为文学作品来说,除非能够注意并运用这些特殊的技巧,否则,读者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和评价它。评价作品的表达技巧是读者和作者都会感兴趣的。
  第四个评论的问题,是建立在对前三个问题的刻苦研究之上的,是为了公平、正确地评价一部文学作品与读者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能力。这种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评论者对这部文学作品的个人感受。但是他如果能正确判断作者艺术手法表达的成功程度,对作品的技巧的运用作出应有的评价,将会得到作者和许多读者的赞同。
  第五个评论的问题是关于作品的价值的。一篇文学评论只有正确地指出作品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才称得上是一篇好的文学评论。“使文学作品获得写作价值的,除了带来愉快,扩大知识领域,提供新的见识,促进积极行动,促进对生活有更正确的态度等等以外,还有语言的描绘(通过色彩、形状、明暗、场景的描写),思想、结构或语言的宏伟,历史性(对于另一时间的描述),以及存在于许多散文和诗歌中的韵律。”(威廉·W·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
  


生活的艺术的作品评价

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幽默大师林语堂以人生优游者的独特视角,诠释中国人“生活的艺术”,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在他的笔下,沉重的肉身转化为轻灵的舞者,悲剧与沉重都被舞蹈所化解;他的人生就是风行水上,下面纵有旋涡急流,风仍逍遥自在。人世是唯一的天堂,宇宙是无知,人生是笑话,是无意的,但是要靠自己的选择,创造出生活的艺术,让遮蔽的心灵走向澄明,让卑微的灵魂走向高贵。

上一篇:三星b5712c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