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比较成功的品牌营销案例可以借鉴的?
1、杜蕾斯感恩节”十三撩”文案
杜蕾斯已经成为热点营销的代名词,而2017年感恩节,杜蕾斯一次性调戏了13个品牌,包括绿箭、德芙、士力架、宜家等,被撩的品牌们也纷纷机智回应,立即成为火热的话题营销。
这种品牌互相调戏的方式其实很常见,但是每一次都能引爆市场,关键点就看文案能不能撩倒大众对品牌的那个“嗨点”。
2、扎心了老铁!网易云音乐扎心地铁文案
2017年3月,网易云音乐把APP上点赞数最高的数百条乐评印满了杭州市地铁1号线和整个江陵路地铁站,红底百字简直抢眼。这些文案条条走心,让人留下深刻的影响。
这种由用户的UCG产生的内容,一直是市场的经典玩法。而知乎的全部内容,不都是如此吗?在APP运营推广中,值得借鉴。
3、小朋友画廊,”1元最美公益”
8月29日一早,朋友圈在一个晚上全部沦陷,大家纷纷在购买自己的画作做屏保。这些从小自闭症朋友的绘画着实惊人,风格不同,大家可以通过微信购买,非常便利。
当公益与小朋友、艺术挂钩,没有道德绑架,而且具有个性化;1元购画,参与门槛低;以朋友圈的平台,容易形成从众心理,取得刷屏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活动由腾讯公益牵头,具有品牌背书。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得到激发,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据达到了初步设定的1500万的目标。
4、芝麻信用地铁长长长文案
6月6日芝麻信用在上海地铁投放了一组长广告,形式非常新颖,被誉为压到键盘的文案,脑洞极大。
朋友圈“小朋友画廊”为何引质疑?
昨日早上,微信朋友圈被“腾讯公益创意项目小朋友画廊活动”刷屏,微信用户只需要通过腾讯公益平台公众号支付一元钱,“捐赠一块钱就可以买一幅自闭症、智力障碍人群的画作。”短短几个小时,共有580万网友参加捐款,募得资金1500万。有网友质疑这笔捐款并非特殊人群作者,而是通过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负责善款接受后,昨天傍晚, 腾讯公益回应网友关切时说:将公示善款使用情况。热点:1元钱买画作刷爆朋友圈捐赠1元钱就可以买一幅自闭症、智力障碍人群的画作。王女士在朋友圈里看到好友分享的链接,点开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动的画作——《热气球的冒险》。简短介绍这幅画的作者叫小龙,28岁,脑瘫患者。这幅作品是用手指完成的丙烯画作品,描绘了热气球飞过丛林的场景,仿佛是冒险的故事。她点击后,有一个对话框,最少捐款1元,可以得到画的清晰电子版,可用于手机屏保。“1元钱不多,购得的电子图片也很漂亮,还能帮助特殊群体小朋友,没想太多就用微信零钱付款了”,王女士说,她身边的同学、朋友、亲属很多人都参加了这个捐赠。筹款目标在几小时达成 图片/手机截屏质疑:捐款并非给画作作者该项目于8月17日发起,募捐目标1500万元。该活动刷屏后,参与人数、捐款数额飞速攀升。截至昨日下午14时20分,捐款金额已达15028994.79元,募捐结束,捐款人数超过580万人次。随后有网友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出质疑,这1500万巨额捐款并非给画作者个人,而是捐给WABC工作室,这一点在捐款之前没有得到特别醒目的说明。艺途专项基金(WABC无障碍艺途)通过官微回应说“这项活动旨在为精智障人群提供艺术疗愈,帮助他们打开心灵,释放潜能,进而一点点融入社会”。作为资金管理方的深圳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的官方微博上回应说,“今天刷爆朋友圈的‘小朋友画廊’是我们的。您所支持的画作来自于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专项基金——艺途专项基金(WABC无障碍艺途)。”回应:善款使用情况可查询腾讯方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99公益日“小朋友画廊”H5,是由腾讯公益和“WABC无障碍艺途”公益机构联合出品的线上线下互动公益项目,不存在所谓的“投资商”。用户每购买一幅自闭症儿童的电子画作,就相当于向腾讯公益平台上的“用艺术点亮生命”公益项目进行了捐赠。善款将用于帮助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症等精智障碍的特殊人群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不存在“分成”。腾讯方面还表示,为确保更好的后续监督和执行,用户捐赠的善款不会进入腾讯公益,将直接存入接受善款、具有合法公募资质的机构账户。善款使用情况,将在腾讯公益平台上进行定期公示,接受所有公众的监督和询问(查询路径:打开微信,我-钱包-腾讯公益-个人中心-捐款记录)。用户若关注了“腾讯公益”微信服务号,也会收到善款执行明细情况的及时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