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的发展

时间:2025-02-18 06:46:59编辑:优化君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是对知识的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纸草来记述历史;在古代的欧洲,人们还长时间地利用动物的皮比如羊皮来书写文字;而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扩展资料:中国的活字印刷技术由新疆经波斯、埃及传入欧洲。1450年前后,德国美因兹的谷腾堡受中国活字印刷的影响,用合金制成了拼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根据他从葡萄酒压榨机改进的机器设计,古登堡开发了使用凸起的活字,从一开始就使用油性墨。印刷技术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它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了条件。马克思把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称为“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技术为现代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文化的传播,这都是谁发明的?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大约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但质地粗糙,成本高,不普及。公元105年,东汉的宦官蔡伦通过改进民间造纸技术,用树皮、麻布、破渔网作原料,生产出大批适于书写的纸张,当时被称为“蔡侯纸” 。自此,纸才取代了简、帛, 成为最佳的文字载体。汉代的造纸工艺比较简单,首先是将麻头、树皮等原料用水浸泡, 使之润胀, 再用斧头切碎, 用水洗涤;然后用草木灰水浸透,蒸煮, 漂洗, 将原料中的木素、果胶、色素、油脂等杂质去除;捣碎后的细纤维用水配成悬浮的浆液, 再用漏水的网状物捞取纸浆, 经脱水、干燥后就制成纸张。经过蔡伦的改进,造纸术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原料的分离、打浆、抄造、干燥等。汉代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现代机器造纸工业的各个主要技术环节都能找到我国古代造纸术中最初的形式。从公元前2 世纪到公元18 世纪的2000 年间, 中国的造纸术一直居于世界先进水平。造纸术发明后, 相继传入日本、东南亚, 12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纸张最终取代了欧洲的羊皮、印度的贝叶、埃及的莎草, 成为世界通用的书写工具。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人类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公元700年前后的隋唐,人们从石碑、印章和符印制作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作了泥活字,发明了活字排版印刷术,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毕升之后,人们又发展出了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等活字印刷。 泥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和雕版印刷有相同的地方:都是先刻成凸出的反体字,而后刷上墨,把它印在纸上。不同的地方是:雕版印刷是用整块的木板,而泥活字印刷用的是一个个单泥字。根据印刷内容不同,泥活字可以重复使用,在降低印刷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德国人J.谷登堡于15世纪50年代创造了铅合金活字印刷术,是对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突出改进和重大发展,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并沿用至今。谷登堡在活字材料的改进、脂肪性油墨的应用,以及印刷机的制造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印刷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彩色图像复制技术、文字排版技术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印刷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印刷术的演变历程

印刷术的演变历程主要是雕版到活字的过程:印刷术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我们接下来具体看看印刷术在各朝代的演变: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还是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至东汉末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隋朝的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在尝试木制活字失败后又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在历史上被称为印刷术的最大革命。也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元代,胶泥印刷存在的诸多缺憾和不稳定,后来,王帧发明木制活字印刷。

印刷术的演变历程

印刷术的演变历程: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即公元1041-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升的普通劳动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沈括比毕升小十几岁,是同时代的人,而且毕升制造的泥活字后来归沈括的侄子所有,因此,沈括《梦溪笔谈》中关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是翔实可信的。
然而,一些欧洲人曾经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归功于古腾堡。古腾堡是西德人。他发明铅活字印刷术,大约是公元1440-1448年间的事,比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整整晚了400年。
活字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
像任何发明创造一样,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有它的社会需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的。中国社会进步到北宋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都需要迅速地大量地传播信息。活字印刷术正是为解决这个社会需要所提出的问题而产生的。印刷术必须用纸和墨。中国早在汉代就发明了纸和油烟、松烟两种墨。纸和墨的发明为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秦汉以来出现的印章和拓碑等复制文字、图画的方法又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条件。
顾名思义,印刷术的“印”字,本身就含有印章和印刷两种意思;“刷”字,是拓碑施墨这道工序的名称。从印刷术的命名中已经透露出它跟印章、拓碑的血缘关系。印章和拓碑是活字印刷术的两个渊源。
拓碑是印刷术的另一个渊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当时儒家典籍全凭经师口授,学生笔录。因此,不同的经师传授同一典籍也难免会有差异。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政府立石将重要的儒家经典全部刻在上面,作为校正经书的标准本。为了免除从石刻上抄录经书的劳动,大约在公元4世纪左右,人们发明了拓碑的方法。


上一篇:让我情何以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