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小说集有哪些
鲁迅的小说集有:1、《呐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2、《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3、《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鲁迅的小说选材独特,在题材的选择上,鲁迅对古典文学中只选取“勇将策士,侠盗赃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后来则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式的创作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鲁迅在处理这些题材时又具有极其独特的眼光。在观察和表现自己的主人公时,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即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精神“病苦”。因此,在《故乡》中,最震动人心的不是闰土后来的贫苦,而是他一声“老爷”所显示的心灵的麻木。对知识分子题材的开掘,又着眼于他们的精神创伤和危机,如《在酒楼上》老辣的眼光看到了辛亥革命中独战多数的英雄摆脱不了孤独的命运,在强大的封建传统压力下又回到原点,在颓唐中消耗着自己的生命。鲁迅的这些改革在《呐喊》和《彷徨》中就演化为“看/与被看”与“归乡”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小说《示众》中所有人的动作只有“看”,关系也只有“看”与“被看”,由此形成了“看”与“被看”的二元对立,这种对立在《狂人日记》、《孔乙己》、《祝福》等小说中都有展现。而在“归乡”模式中鲁迅不仅讲述他人的故事也讲述自己的故事,两者互相渗透,影响,构成一个复调。除此之外,一方面,鲁迅一直在探索主体渗入小说的形式,另一方面,鲁迅也在追求表达的含蓄、节制、以及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扩展资料: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除了小说集以外,鲁迅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作品,比如杂文集、散文集、散文诗集、序跋集、学术专著、翻译作品单行本等等,此处只列举一部分仅做参考:1、《野草》 1927年7月,北京新潮社 散文诗合集 2、《朝花夕拾》 1928年9月,北平未名社 散文集 3、《古籍序跋集》 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委员会整理合编 4、《译文序跋集》 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委员会整理合编 5、《两地书》 1933年,上海青光书局 鲁迅与许广平书信合集 6、《鲁迅书简》 1937年,三闲书屋 许广平整理 7、《鲁迅日记》 1951年,上海出版公司 许广平整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鲁迅(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的小说集都有哪些?
鲁迅小说集有《呐喊》、《自序》、《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故事新编》、《序言》、《补天》、《奔月》、《理水》等1、《呐喊》《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2、《一件小事》《一件小事》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讲述一位人力车夫撞到人但并没有其他人看见,且在冒着被人讹诈的情况下还去帮助老人的故事。3、《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4、《孔乙己》《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5、《头发的故事》《头发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以“双十节”为线索,以N先生独白的方式,围绕着男人留辫子、剪辫子,女子剪发等“头发”问题组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