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大捷

时间:2025-02-19 01:43:37编辑:优化君

郾城、颍昌之战:岳家军中原大捷

“连结河朔,直捣中原” 郾城、颍昌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重要战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将领岳飞指挥岳家军于1140年七月先后在郾城、颍昌大破金军,取得了直捣中原、收复河朔计划的关键性胜利。此战是岳飞生前最后一次与金军主力决战,不久,岳飞奉命班师,使抗金的有利形势废于一旦。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统治者撕毁上一年与南宋签订的和约,调集大军分四路进攻陕西、山东、洛阳和开封,得手后又乘胜向淮西进攻,结果在顺昌为刘锜大败,金军的全线进攻受到了抑制。在南宋各路军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岳飞打算联合义军,配合友军,乘胜反攻中原。按照其以襄阳为基地,连结河朔,进捣中原,恢复故疆的既定方针,派遣王贵、牛皋、杨再兴、李宝、张宪、傅选等,分向京西洛阳、汝州、郑州(今河南郑州)、颍昌(今河南许昌)、陈州、蔡州等地,分布经略,展开猛烈的攻势;并分别派兵接应东、西两面的宋军;同时派遣梁兴等人北渡黄河,联络太行山义军,相机收复河东、河北失地,以便南北呼应。此时,韩世忠所部自淮阳、张俊所部自庐州、寿州间北进。张俊在福州造海船千艘,准备由海道北攻山东。吴璘等在陕西的作战也有所进展。 宋高宗一向畏敌如虎,在宋军即将反攻的有利形势面前,竟然作出“兵不可轻动,宜班师”的荒谬决定,要求各路军队停止北进。为此,特派司农少卿李若虚于六月二十二日赶抵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岳飞军营中计议军事,阻止岳飞军北伐中原。岳飞部将都已北进,他未接受李氏带来的诏命,仍按原来计划行事。李若虚鉴于当时的形势,同意岳飞的主张,并主动承担“矫诏之罪”。六月二十五日,岳军统领官孙显,于陈、蔡之间破金军排蛮千户部;闰六月二十日,张宪部克复颍昌;二十四日,收复东州;次日王贵所属杨成部克复郑州。七月初二日,张应、韩清克复洛阳。岳飞所部在一个多月里,连战皆捷,收复了洛阳至陈、蔡间的许多战略要地,形成东西并进,夹击汴京金军主力的态势。岳飞为了诱惑金军南下决战,遂集结主力于颍昌地区,自率轻骑驻守郾城(今河南郾城)。 金军兀术败于顺昌后,自己与龙虎大王突合速退回开封,命韩常守颍昌府、翟将军守淮宁府、三路都统阿鲁补守应天府,企图负隅顽抗。当兀术看到岳家军孤军深入、有机可乘之时,不待岳家军集结布署完毕,抢先发动了进攻。七月初八日,兀术指挥经过一个半月休整的主力部队以及增派的盖天大王赛里(宗贤)等率领的军队,倾巢出动,直扑郾城。实际上,这是兀术蓄谋已久的意图。还在岳飞挺进中原之时,兀术召集诸将,商议对策,他判断:南宋诸路军易于对付,唯独岳家军将勇兵精,且有河北忠义军之援,其锋不可挡,须寻找时机,诱其孤军突入,然后集中主力,并力一战。岳飞轻骑驻守郾城,正合兀术“并力一战”的心理。 金军欲抄袭岳家军设于郾城的大本营,挑选1.5万多名骑兵,披着鲜明的衣甲,抄取径路,自北压向郾城。当时岳飞手下只有亲卫军(背鬼军)和一部分游奕军。岳飞指挥将士迎敌于郾城北十多公里处。他首先命令儿子岳云出战,并严历地说:“必胜而后返,如不用命,吾先斩汝矣!”岳军每人持麻扎刀、提刀和大斧三样东西,入阵之后即与敌人“手拽厮劈”,上砍敌人,下砍马足。岳云、杨再兴等相继率兵冲入敌阵,杀伤甚多。杨再兴奋勇当先,单骑闯入敌阵,打算活捉兀术,结果没有找到,只身杀敌数百人,自己多处受伤,仍顽强地杀出敌阵。战斗从午后进行到黄昏,金军终于支持不住,向临颍方向撤去。此战金军兀术的精锐亲兵和拐子马遭到沉重打击,兀术本人也震恐万分,他说:“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 但兀术仍不死心,希图再战获胜。十日,增兵郾城北五里店,准备再战。岳飞当即率领军马出城,并派背鬼军将官王刚带领50骑,前往侦察敌情。王刚突入敌阵,斩敌裨将。 诸将见王刚军接战,主张稍退避锋。岳飞认为此时正是进军良机,遂亲率骑兵出击,诸将继后,左右驰射,挡住了金军骑兵,打乱了敌人步兵,又败兀术军。经过3天激烈战斗,岳飞军取得了郾城之战的胜利。 兀术不甘心于郾城之败,又集中了号称12万人的兵力,进到郾城和颍昌之间的临颍(今河南临颍),妄图切断岳飞和王贵两军的联系。七月十三日,张宪奉命率领由亲卫军、游奕军、前军和其他军组成的雄厚兵力,进到临颍,寻求和兀术大军决战。杨再兴等率领300骑兵为前哨,当抵达临颍南的小商桥时,猝然与兀术大军相遇。兀术指挥兵力包抄围掩。 尽管众寡悬殊,杨再兴毫无惧色,率骑兵与之英勇作战。杨再兴和300骑兵全部战死。金军也遭到沉重打击,光被杀死的就有2000多人,其中包括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等100余人。十四日,张宪率援军赶到临颍,打退了金军。兀术不敢再战,留下部分兵力,自己率主力转攻颍昌。 岳飞估计兀术将回军攻颍昌,便令岳云急速增援驻守颍昌的王贵。七月十四日,兀术率领3万骑兵、10万步兵进攻颍昌,于城西列阵。宋军虽有五个军戍守颍昌,但都不是全军。王贵命少量兵力守城,自己和姚政、岳云等率中军、游奕军、亲卫军出城决战。 22岁的岳云率领800名亲卫军骑士首先驰击金军。步兵也展开严整的队列继进,掩护骑军,与敌军拐子马搏战。双方激战几十个回合,依然不分胜负。这时老将王贵有些气馁,岳云制止了他的动摇。岳云前后十多次突入敌阵,身受百余处创伤;很多步兵、马军也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仍无一人肯回顾。到了正午,守城的董先和胡清率军出城增援,战局很快扭转过来,大败金军。颍昌大捷,杀敌5000多人,俘虏2000多人,缴获马匹3000余,几十名敌将也死于宋军之手。不久,张宪部将在临颍东北打败金军。岳飞率军乘胜追击金军,于距开封仅20多公里的朱仙镇击溃金军,至此,岳飞反攻中原的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郾城、颍昌之战,是岳家军挺进中原抗击金军的关键性大捷。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岳家军依靠将士们的强劲勇敢,以及岳飞、岳云父子的正确指挥、冲锋陷阵,经过酷烈的战斗,以少胜众,打败了敌军主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是南宋初年抗金战争中重要胜仗之一。金军统帅兀术哀叹说: “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金军在此战以前,尚未同岳家军进行过很严重的较量,这次才算真正领教了岳家军的威力,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郾城、颍昌大捷后,岳飞本可以继续北进,实现长驱中原、收复河朔的愿望,但南宋朝廷以高宗和秦桧为首的议和妥协派容不得这些,急催岳飞班师。岳家军的班师,使整个抗金战争局势又逆转了,收复的许多失地又重被金军占领,“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第二年,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于临安。一代名将、民族英雄就这样殒落了。不过,岳飞治军严明,英勇善战以及“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秋毫无犯”的精神将永远垂范后世。


岳家军郾城大捷的战果是什么?

岳家军是南宋将领岳飞麾下的军队,和金兵交战的结果是岳家军郾城大捷。岳家军是南宋初年由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绍兴九年(1139),金朝统治集团内完颜宗弼一派得势,主张再次以武力迫使南宋屈服,夺回河南、陕西。次年,金朝分兵四路,东起两淮,西至陕西,向宋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宋廷被迫命令各路宋军进行抵抗。由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数万人,自湖北出发,很快进入河南中部,连败金军,占领军事重镇颍昌府(今河南许昌)、淮宁府(今河南淮阳),并乘胜收复了郑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等地。扩展资料:郾城战局起因:南宋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五月,金分兵两路向陕西和河南大举进攻,在很快夺回了河南、陕西之后,又率大军向淮南大举进攻。这时宋高宗又慌了手脚,急忙下诏让已经辞职在家守母丧的岳飞从襄阳出击,牵制向淮南及陕西进攻的金兵,并“图复京师(开封)”。岳飞认为机不可失,大举北上,向中原进军,分别攻占郑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等地区,并派遣梁兴等深入黄河以北,袭扰金军后方。金兀术乘岳家军兵力分散之机,亲率精锐骑兵15000以及步兵十万向岳家军指挥中心——郾城发动进攻。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岳家军郾城大捷 揭岳飞之死的内幕

郾城大捷真的是以寡击众吗?

郾城大捷真的是以寡击众吗岳家军大概有将近两万人,除去守城的部队和火头军、辎重兵等非战斗人员外,大概也就是一万多点。再说金兵那边,是一万五千人没错,但是这一万五千人只是完颜兀术的先头部队,全是骑兵,后面还有十万人的大部队在陆续赶来。为什么说陆续赶来?当时参加北伐的岳家军是有十万人,但是至少分成了十二军,分别攻占中原地区的其他地方。岳家军在收复许昌后,岳飞本来是想驻扎在许昌,好进一步向北方推进,但这时候,在中线战场东部迎击金军的张俊和王德所部,却从亳州、宿州前线撤离南归了。完颜兀术得到这个消息后,觉得这是个机会,立马就带着手下精锐骑兵,去围困岳飞了。大家知道,金人是由女真族发展起来的,而女真族又是游牧民族,所以金人的骑兵很厉害。而完颜兀术对岳飞也算是知根知底了,对于自己带的这点人,他也没多大信心。但好在有大军在后面,只要自己带的骑兵先缠住岳飞,等大军一到,岳飞必死无疑。所以实际上参战的人数,金兵是远远大于岳家军的。在这之前南宋与金国主和派的完颜昌是达成了议和协定,但以完颜兀术为首的主战派仍然坚信金国可以攻灭南宋,于是发动政变杀死完颜昌驱兵南下,所以这次攻宋等于是败盟而来。其实在金国政变之前南宋是得到了金国将要政变的确切消息,但宋高宗与秦桧置之不理,并为了表示对议和的诚意主动将与金国对峙的宋军撤防。但金国并不买账,竟然向宋朝提出使用金国年号等无理要求,大战一触即发。纵观岳飞一生,不只一次打过这种以少胜多的仗。建炎三年,南薰门之战,以八百人击退张、王部数万人;建炎四年,岳飞在夜间以百人敢死队骚扰金军,金军伤亡很大;接着又以骑兵三百、步兵两千,大败金军,收复建康。而这些以少胜多的战争中,除了和岳飞本人有很大关系外,岳家军的精锐背嵬军也功不可没。在郾城之战中,完颜兀术最为得意的“拐子马”,也被岳飞杀的全军覆没。因此,金人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不是没有道理的。

郾城大捷真的是以寡击众吗

郾城大捷真的是以寡击众吗史不想瞒今天来跟大家说说岳飞的郾城大捷真的是以寡击众吗?当时确切的来说,岳家军大概有将近两万人,除去守城的部队和火头军、辎重兵等非战斗人员外,大概也就是一万多点。再说金兵那边,是一万五千人没错,但是这一万五千人只是完颜兀术的先头部队,全是骑兵,后面还有十万人的大部队在陆续赶来。为什么说陆续赶来?这得提一下当时的背景。当时参加北伐的岳家军是有十万人,但是至少分成了十二军,分别攻占中原地区的其他地方。岳家军在收复许昌后,岳飞本来是想驻扎在许昌,好进一步向北方推进,但这时候,在中线战场东部迎击金军的张俊和王德所部,却从亳州、宿州前线撤离南归了。完颜兀术得到这个消息后,觉得这是个机会,立马就带着手下精锐骑兵,去围困岳飞了。大家知道,金人是由女真族发展起来的,而女真族又是游牧民族,所以金人的骑兵很厉害,而完颜兀术对岳飞也算是知根知底了,对于自己带的这点人,他也没多大信心。但好在有大军在后面,只要自己带的骑兵先缠住岳飞,等大军一到,岳飞必死无疑。所以实际上参战的人数,金兵是远远大于岳家军的。在这之前南宋与金国主和派的完颜昌是达成了议和协定,但以完颜兀术为首的主战派仍然坚信金国可以攻灭南宋,于是发动政变杀死完颜昌驱兵南下。所以这次攻宋等于是败盟而来。其实在金国政变之前南宋是得到了金国将要政变的确切消息,但宋高宗与秦桧置之不理,并为了表示对议和的诚意主动将与金国对峙的宋军撤防。但金国并不买账,竟然向宋朝提出使用金国年号等无理要求,大战一触即发。史不想瞒觉得其实纵观岳飞一生,不只一次打过这种以少胜多的仗。建炎三年,南薰门之战,以八百人击退张、王部数万人;建炎四年,岳飞在夜间以百人敢死队骚扰金军,金军伤亡很大;接着又以骑兵三百、步兵两千,大败金军,收复建康。而这些以少胜多的战争中,除了和岳飞本人有很大关系外,岳家军的精锐背嵬军也功不可没。在郾城之战中,完颜兀术最为得意的“拐子马”,也被岳飞杀的全军覆没。因此,金人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不是没有道理的。

郾城大捷给金兵造成多大损失

郾城大捷给金兵造成多大损失?可信度高吗?小商河杨再兴带300骑兵战斗4、50时分钟就杀敌2000+了,郾城、颖昌是岳家军1万、2万参与战斗,而且持续5个小时左右,到底给金兵造成多大损失?现在留下的数据可信吗?客观而不是故意夸大或贬低岳家军的战绩,才是缅怀英雄的最好方式。而岳飞之孙岳珂所撰《金佗粹编》《金佗续编》里面有关这2场战斗的杀敌人数可信度并不高。先看郾城战斗——据岳飞呈送给宋高宗的《龙虎等军捷奏》称,岳家军出动背嵬军、游奕马军与金军龙虎大王、盖天大王、韩常等部1.5万骑兵交锋,“掳马200余匹”,由此推算杀死金兵人数不会少于200人,如果再算上受伤者,岳家军此战歼敌数量应该在800至1000人左右。再看颖昌大捷——根据岳飞麾下大将王贵呈送的《颖昌捷奏》记述,王贵统领中军和游奕马军,岳飞带领背嵬军,总计约8000精锐官兵与金军镇国大王、韩常统领的3万骑兵交手(金军实际投入的是1万先锋骑兵),双方血战几十个回合,从上午一直打到中午,最终取得了杀死金军“万户1人、千户5人、士兵500余人、得马数百匹”的战果,推测歼敌(包括负伤、失踪和被俘)人数也在1500至2000人左右。至于杨再兴单枪匹马“杀数千百人”的所谓“战绩”,都从未见岳飞及其部将奏报过。而岳珂无限拔高祖父功绩的做法,不仅混淆了真实历史,还让很多有关岳飞和岳家军作战情况的细节变得模糊不清——比如将进攻颖昌的金兵数量由3万夸大为13万、将颍昌之战金兵死亡人数从500余人变为死5000余人被俘上万,等等。实际上,从岳飞及其部将发给朝廷的奏报来看,这2场战斗都是不折不扣的“以寡敌众”“以步制骑”——岳家军出动的主力都是数千精锐步兵,骑兵数量只有几百人,而敌方却是少则1万、多至3万铁骑,即便如此岳家军仍然顽强战斗,硬是将占有机动冲击优势和兵力优势的强敌打败,这难道还不足以表明岳飞和岳家军的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和骁勇善战吗?相比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宋军逢“金”必败、逢“骑”必败的窘境,岳家军不仅克服了心理恐惧,而且锻造出一整套“以步制骑”的有效战术,竟然能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歼灭金军铁骑约3000之众,这样的战绩根本用不着夸大就已经很了不起!

郾城大捷给金兵造成多大损失?可信度高吗?

小商河杨再兴带300骑兵战斗4、50时分钟就杀敌2000+了,郾城、颖昌是岳家军1万、2万参与战斗,而且持续5个小时左右,到底给金兵造成多大损失?现在留下的数据可信吗? 客观而不是故意夸大或贬低岳家军的战绩,才是缅怀英雄的最好方式。而岳飞之孙岳珂所撰《金佗粹编》《金佗续编》里面有关这2场战斗的杀敌人数可信度并不高。 先看郾城战斗——据岳飞呈送给宋高宗的《龙虎等军捷奏》称,岳家军出动背嵬军、游奕马军与金军龙虎大王、盖天大王、韩常等部1.5万骑兵交锋,“掳马200余匹”,由此推算杀死金兵人数不会少于200人,如果再算上受伤者,岳家军此战歼敌数量应该在800至1000人左右。 再看颖昌大捷——根据岳飞麾下大将王贵呈送的《颖昌捷奏》记述,王贵统领中军和游奕马军,岳飞带领背嵬军,总计约8000精锐官兵与金军镇国大王、韩常统领的3万骑兵交手(金军实际投入的是1万先锋骑兵),双方血战几十个回合,从上午一直打到中午,最终取得了杀死金军“万户1人、千户5人、士兵500余人、得马数百匹”的战果,推测歼敌(包括负伤、失踪和被俘)人数也在1500至2000人左右。 至于杨再兴单枪匹马“杀数千百人”的所谓“战绩”,都从未见岳飞及其部将奏报过。而岳珂无限拔高祖父功绩的做法,不仅混淆了真实历史,还让很多有关岳飞和岳家军作战情况的细节变得模糊不清——比如将进攻颖昌的金兵数量由3万夸大为13万、将颍昌之战金兵死亡人数从500余人变为死5000余人被俘上万,等等。 实际上,从岳飞及其部将发给朝廷的奏报来看,这2场战斗都是不折不扣的“以寡敌众”“以步制骑”——岳家军出动的主力都是数千精锐步兵,骑兵数量只有几百人,而敌方却是少则1万、多至3万铁骑,即便如此岳家军仍然顽强战斗,硬是将占有机动冲击优势和兵力优势的强敌打败,这难道还不足以表明岳飞和岳家军的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和骁勇善战吗? 相比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宋军逢“金”必败、逢“骑”必败的窘境,岳家军不仅克服了心理恐惧,而且锻造出一整套“以步制骑”的有效战术,竟然能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歼灭金军铁骑约3000之众,这样的战绩根本用不着夸大就已经很了不起!


上一篇:传奇类手游排行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