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什么意思 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最近有很多人都在问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什么意思?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在最开始的时候,阳春白雪指的是楚国高雅,难度较大的歌曲,而下里巴人指的就是通俗易懂的民间歌曲。这两个成语都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什么意思 阳春白雪最开始指的是楚国当时十分高雅,但是难度比较大的一些歌曲,后来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下里巴人最开始指的是当时楚国民间流传的一种歌曲,现在比喻通俗易懂的文学艺术作品。现在大家知道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的是什么了吧? 这,两个成语都是出自《对楚王问》。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也做过官。当时楚王问宋玉,为什么总有很多人对你不满意了?是不是你有些地方做的部队啊?宋玉说:以前有个歌唱家在京城唱歌,当他唱民间的《下里》和《巴人》时跟着一起唱的有几千人。但是当他唱高雅难度大的《阳春白雪》时就只有几十个人了,由此可以看出歌曲难度越大,会唱的人越少,而人也是这样,志向越远大,理解的人也就越少” 楚王听了宋玉的话认为宋玉说的十分有道理,不但没有责怪宋玉反而更加的器重宋玉了。从宋玉的这番对话中不难看出,宋玉是将自己比喻成会唱《阳春白雪》高雅作品的歌唱家,而那些不理解自己的人则是只会唱《下里》和《巴人》的普通人。 后来,下里巴人就成为了通俗易懂歌曲的代表,而阳春白雪则成为了高雅难以理解的歌曲代表。到了现在人们开始形容通俗易懂的文学艺术作品为下里巴人,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为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它们最初指的是什么呢?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其实都是楚地的民歌,前者是非常优雅的,而后者就是比较俗气的。这就是两个成语最初的意思,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将这两个成语的意思进行了扩展。现在人们都用阳春白雪来指代很高明、很雅致的东西,用下里巴人来指代很俗气、一般的东西。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意思呢?刚开始的时候,其实这两个成语是用来描述楚地的民歌的。楚地的民歌是分为两种流派的,一种在上流社会流传,是非常风雅的,会在文人雅士中进行弹唱,这就是阳春白雪。而熟悉的人也是需要歌曲的描述的,都是和自己的生活有关系的,也是比较接地气的,就被称作为下里巴人。所以在最初的时候,这两个成语只是描述两种事物,并不带有贬义或者褒义,是对于一种文化的形容罢了。不过慢慢的两种成语就带上了贬义或者褒义,也被很多人进行了乱用。现在两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呢?在描写一个人非常优雅时尚的时候,就有可能使用阳春白雪再描述一个人很俗气特别喜欢金钱的时候,就有可能使用下里巴人。小编最初接触这个成语是在某部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小摊小贩自称自己是下里巴人,比不上城中的阳春白雪。可以看得出阶级的对立还是存在的,并且已经延伸到了文学这方面。其实这些成语的意思都是人类赋予的,如果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词语自然会形成新的意思。总结下里指的是乡下,而巴人指的是巴蜀的人民,比如通俗的文学艺术。而阳春指的是优雅并且很高难度的歌曲,形容不同于世俗的艺术。其实两种艺术都是非常好的,根本不需要对立。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常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最初指的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通常在欣赏音乐时,都会用到或者听到“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这两个词语,那么“阳春白雪”为什么会用来形容高雅音乐,“下里巴人”为什么会用来形容通俗音乐呢?图注:《阳春白雪》丰子恺漫画其实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是古代的歌曲名称,它们都是出自于《楚辞-对楚王问》,作者是传说屈原的弟子、也是美男子的宋玉。在《对楚王问》里面,宋玉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图注:宋玉雕像有一个外来的歌唱家在楚国首都郢里开演唱会,刚开始这位歌唱家演唱的是楚国人都非常熟悉的楚国民间歌曲《下里》和《巴人》,整个郢都里面跟着歌唱家一起唱的有数千人;于是这位歌唱家又唱了稍微高级一点的《阳阿(ē)》,和齐国人唱的挽歌《薤(xiè)露》,这个时候楚国人能跟着唱的只有数百人了;等到这个歌唱家演唱楚国的高级歌曲《阳春》、《白雪》的时候,能跟唱的只不过数十人而已。最后这位歌唱家开始演唱高难度的曲目,使用了宫、商、角、徵(zhǐ)、羽等曲调变化无穷的歌时,能跟着他的只有几个人而已。所以说曲高和寡呀!图注:春秋伎乐铜屋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对楚王问》节选在这个故事里出现了“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三个成语,而且这个故事中宋玉所使用的比喻手法非常恰当,既讲述了“曲高和寡”的道理,也通过这个故事消除了别人对于自己的指责,这一篇问对文章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学习和称赞的对象,大才子金圣叹甚至评价这个故事:“此文,腴之甚,人亦知;炼之甚,人亦知;却是不知其意思之傲倪,神态之闲畅。凡古人文字,最重随事变笔。如此文,固必当以傲倪闲畅出之也。”图注:古代组合乐器编钟、编磬在故事中出现了四个等级的乐曲,最后一个高难度的乐曲没有留下名字,而中间的《阳阿(ē)》、《薤(xiè)露》是代表挽歌,不太吉利。于是剩下的能让大多数楚国人一起唱的《下里》、《巴人》自然是属于老百姓的音乐,也就是通俗音乐的代表了;而《阳春》、《白雪》自然也就成了只有数十人能懂得高雅音乐的代名词了。
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乐曲。①阳春白雪读音:yáng chūn bái xuě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阳春白雪》是春秋时期“乐圣”晋国的师旷所作。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阳春白雪”在战国时代成为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②下里巴人读音:xià lǐ bā rén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后来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为其反面,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