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评课意见和建议
1、课堂开头吸引人。老师上课时,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天,孙悟空想出题考猪八戒,猪八戒胸有成竹的准备答题。你们想和猪八戒比一比,看谁聪明吗?这一故事的导入,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顿时,一双双小手毫不示弱的举起来!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老师抓住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用他们喜欢的故事导入,使这堂课的开头深深的吸引住了学生。2、课堂高潮打动人。这堂课,老师始终让学生当主角。先让学生动手摆几个正方形,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创设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摆的情况板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摆一个正方形、两个正方形、三个正方形分别是几个四。3、感想感悟: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让学生从原有的领悟知识出发,在不断的倾听、比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领悟知识的真谛,自主构建倍的含义。在初步感知倍的概念的基础上,朋老师又让学生再次通过摆小棒、摆圆片来巩固和验证所学的计算方法,使得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4、实际操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独立操作能力。朋老师的课堂一浪高过一浪。猜猜我校年轻帅气的叶老师年龄的设计,使课堂掀起高潮,从而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轻松愉快地巩固所学知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5、结尾扣动人:游戏是低年级孩子最喜欢的活动。若能在游戏中学,这不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老师用拍手游戏结尾,既巩固了知识,又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总之,老师的课不仅吸引人,打动人,更让人回味无穷。
倍的认识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倍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实际问题。“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倍的认识》前,我确定了以下几个待解决问题:哪个量是一份数?怎么确定的?如何确定另一个数是几份?有几个几份如何说?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怎么思考?1、确定重难点,巧设计易突破在学生心理建立好“一份”和“几份”的认识,明确图上表面含义“几份”的产生是由“一份”决定的。通过比、画、说、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找准“一份”很重要,它可以清楚地让我们找到“几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这种包含的关系,从而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新的关系:倍数关系,此时我们可以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根据新知,学会怎样应用和解决倍的认识充分了,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观察中建立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倍”。3、充实课堂,让学生收获满满实现了教学目标,接下来就是练习题的选择,怎样才可以让每一个环节更加的充实呢?练习既是检验又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一个过程,因此在习题中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通过操作,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4、课后反思,体会缺失在课后习题中,反映出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学生太依赖画的环节,对倍的意识不强烈,需要进一步充实巩固。
中国电信的宽带业务有几种?
中国电信的宽带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1. 有线宽带:这是一种传统的宽带上网方式,通过有线交换机连接到电信服务器,支持超大容量的上传和下载,以及流畅的在线游戏体验。2. 光纤宽带:传输速度更快,信号更稳定,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的网络体验。可以分为FTTH(家庭用户)和FTTO(公司用户)两种。3. 无线宽带:采用无线技术,能够为家庭和企业用户提供移动性更强的宽带服务,丰富的功能让用户在旅行、出差期间也可以享受高速的网络体验。此外,中国电信还提供超高速宽带、宽带自助续费套餐、专属宽带、电视智能卡宽带套餐等多种宽带服务,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分享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 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很多种计算工具。我们在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中对计算工具有过简单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谁先来说说我们都了解了哪些计算工具?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二、介绍古代计算工具,拓宽视野。(课件出示) (一)认识算筹 师: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石子、结绳或者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后来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板书:算筹) 介绍算筹:二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式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以是木制、骨制或玉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 (二)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用算筹计算后又过了一千年左右,中国人又发明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使用它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板书:算盘) 2、介绍算盘的组成。 (1)算盘各部分名称: 师: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这它独特的作用。你在哪见过有人使用算盘?(中药店、银行等) 大家还记得算盘的各部分名称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梁下,每颗代表一。 出示教材第24页的两种算盘:观察有什么不同。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 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一颗珠子。原因是我国古代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师:算盘有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做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珠靠梁。拨珠时,要按照数位从高位拨起。(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个档为个位)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算盘表示的数吗? (602 134067 35215862)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已经做了预习并查找了资料,所以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结绳、算筹等使用的方法,进一步使学生体会了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三)计算尺。 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 (四)机械计算器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 (五)电子计算机 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六)计算器的认识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明了电子计算器,生活中开始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只要输入题目,计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计算器) 1、介绍功能键: 大家也许会发现有很多种计算器。这是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计算器。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我们一起看一下我们手中的这款计算器。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你认识计算器键盘上的哪些按钮,各有什么作用?“On/c”键有什么作用?“Off”键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2、使用计算器: 师:计算器怎么使用?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开始显示;输入数字和符号;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计算器上还有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键。例如,a、%等,还可以用来计算分数等。 3、利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 825-138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利用计算器怎样计算? 练一练:4468+1792 32010-8925 (2)用计算器计算乘、除法。 先估算大约得几?怎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26×39 312÷8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4、用计算器计算找规律。 9999×1= 9999×5= 9999×2= 9999×7= 9999×3= 9999×9= 9999×4= 运用比赛的形式独立练习用计算器算一算。 学生计算,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用计算器计算比赛。 55846+7646= 13027-8934= 66280×23= 6908×37= 111111111÷9= 395412+10589= 2、算一算,找规律。 111105÷9=__________ 9÷9=1 1111104÷9=__________ 108÷9=________ 11111103÷9=__________ 1107÷9=________ 111111102÷9=__________ 11106÷9=________ 1111111101÷9=__________ 四、总结提升 师: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电子计算机、(课件出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这就要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四年级上数学课件
四年级上数学课件怎么设计?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了解,以下是我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5页例5、例6,“做一做”及练习二第3-5、7-8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把红细胞 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①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三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 0000 1 0000 ②让学生读出二个数:五百万、一万。 ③教师: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作如下板书: 500 0000=500万 1 0000=1万 3.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 (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 4.学生小组讨论: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 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5.小结: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 6.练习: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4页“做一做”1、2题,师巡视。 ⑵改写完后,抽一部分同学把完成的练习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体评价。 二、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导入: 有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参加的人数约15000人,这个15000人就是一个近似数。又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0000000(2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近似数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我们已经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复习: 用什么方法省略4926和9375千位后面的尾数?两个数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师:如果把数扩大到比万大的数,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吗? 3.教师出示例6 ①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②集本订正,然后分组议一议:⑴在省略12756和1389000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⑵在求近似数时,12756的千位上的数不满5,应该怎么办?1389000千位上的数比5大,该怎么办?⑶求出的近似数为什么不使用“等号”而要使用“约等号”? 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搞清楚:因为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准确数,所以要使用“约等号”。 ④让学生完成第15页“做一做”的题目,然后抽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小结: ①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我们还学习了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②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由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求近似数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①完成练习二第3、5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教学目的: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