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是一个很特别的省份!
其一就是、安徽的建省史并不是太长;其二、安徽的省会,在历史上变动得很频繁。
清康熙六年,安徽省才正式成立,距今还不到400年。明朝时安徽属于南直隶,后来才和江苏分设。安庆,成为了安徽的省会。
有意思的现象来了。清朝很长时期,安徽巡抚衙门却不在安庆,而是在南京。
从清朝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安徽的省会虽然在安庆的时间最长,但是中间也曾在蚌埠、芜湖、合肥等地摇摆过,不过在其余城市的时间都不是太长。
从安徽省成立之后,一直到1952年,安徽的省会变动有20余次,这个在全国省份中恐怕不多见。
今天的安徽省,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位于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接壤地带,所以安徽既属于中部崛起,又属于长三角城市群。
全省总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2021年末的常住人口为6113万人。现辖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共16个地级市。
安徽的区划已经经过了多次调整,才形成了如今的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安徽分为皖北、皖南2个行署,这个行署可不是六七十年代的行署,而是省级建制。由于各区域解放时间的不同,所以那时候行署的设置很常见,只是一个临时的省级管理机构。
皖北行署,驻地位于合肥市;皖南行署的驻地,位于芜湖市。
但是此时,还不能称合肥为安徽的省会,因为皖北行署只是现在安徽省的一部分。
而且在1949年1月之前,合肥还是一个县,和平解放之后,合肥才升格为合肥市。其实在民国时期,我国的市已经很多了,就因为合肥在历史上长期不是安徽的中心。
1952年之后,合肥成为安徽的省会,也经过了多次区划调整1952年,皖南和皖北两大行署合并,安徽省成立,省会定于合肥。至此,这个由县升格而来的省会城市,一直到今天,而且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合肥如今是安徽第一大城市、第一经济强市,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还在向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奋斗。
其实在省会城市中,合肥的城市规模不算小,城区人口已经接近特大城市。但是合肥下辖的县市区数量不多,共有4个县、1个县市级,市辖区只有4个。
市辖区的数量,影响城市的规模,为何合肥成为省会城市已经70年,只有4个区呢?这就要详细分析一下合肥区划调整历史了。
合肥虽然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但是有2100多年是县治,1400多年是府治,历史名气并不是太大。
1949年,合肥撤县设市,这时是皖北行署的驻地,可视为地级市。不过这次合肥的政区不断没有扩大,反倒将原合肥县拆分成为合肥市、肥东县、肥西县。肥东和肥西这时候,并不归地级合肥市领导。
1952年合肥成为安徽的省会之后,合肥市的中心城区划分为东市、中市、西市、郊区,共4个管理区,也是现在合肥市4个市辖区的原型。
1958年,肥东县、巢县、肥西县,曾划归合肥市管辖,这时候合肥的范围扩了很多。不过1961年,这3县又分别从合肥析出,划归周边的3个地区,合肥市再次缩小。
直到1964年,将寿县、定远、肥东、肥西4个县的结合部析出,成立了长丰县,归合肥市领导。
从1964年之后,合肥的政区范围走上了不断扩大之路。
第二次扩大是在1983年,肥东和肥西两县,再次回到了合肥市的怀抱。
合肥市辖区数量只有4个,这也是安徽之谜2002年,国家统一对合肥的4个区进行更名,成立了瑶海区(原东市区)、庐阳区(原中市区)、蜀山区(原西市区)、包河区(原郊区)。
第三次扩大是在2011年,地级巢湖市被拆分,庐江县与巢湖市划归合肥市管辖。合肥的政区规模基本稳定。
如果只看市辖区的数量,合肥是严重偏少的。全国共有27个省会城市(4个直辖市除外),市辖区最少的是3个,分别是银川和拉萨。银川刚进入大城市行列,而拉萨目前还是中小城市。
市辖区4个的省会城市有海口、合肥、呼和浩特,合肥市辖区数量排倒数第二。
同属中部地区的武汉有13个区,南昌和长沙也有6个。其实武汉的市辖区数量,在省会城市中排第一,也是经过了多次撤县撤市设区形成。
合肥之所以只有4个区,有两个原因:
第一、合肥当初撤县设市,升格为省会城市之后,经过了拆分,分出了肥东县和肥西县,这就造成了当初的合肥市面积偏小,设区数量受限。
第二、合肥没有抓住撤县撤区的窗口期。比如肥东和肥西与中心城区接壤,完全有机会改区的。
国家已经提出严控省会城市扩张,慎重撤县撤市设区,恐怕合肥4个区的格局,还要继续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