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桂元,历史教材,为何抹去文天祥和岳飞民族英雄称号?

时间:2023-07-23 23:37:43编辑:优化君

1,历史教材,为何抹去文天祥和岳飞民族英雄称号?

文天祥、岳飞一提到的话,大家都会想到是民族英雄的一面,因为他们都是为后人们付出的东西太多了。但是被称为民族英雄的他们,在零三年却发生了改变,在中学的历史教材上面,把文天祥和岳飞民族的称号给抹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说到此事就要提到一位编辑了,他的名字叫余桂元,因为此件事情跟他有着很大的关系。历史教材,为何抹去文天祥和岳飞民族英雄称号?他给出这样的答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材大纲》是零三年的时候由余桂元担任的主编,对于把文天祥和岳飞民族英雄的称号从中学历史教材中除去,余桂元给出来了这样的解释。在他的心中认为,像文天祥和岳飞这些人是不算真正意义上面的民族英雄,因为他们征战的都是内部战争,并不是和外来力量那些外来的入侵者去战争,如果真的要说真正的民族英雄的话,他认为林则徐这样的抗拒外来入侵者的做法,是符合民族英雄的条件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观点,引起了全国各地的文学专家的严肃抨击,所有人都一致认为,余桂元的观点完全是属于可笑的无稽之谈,简直就是在胡闹!毕竟在影视和网络上面都是可以看得到,文天祥和岳飞都是民族英雄的象征,如果仅凭余桂元一人的观点就可以评判谁是谁不是的话,那么简直就是无理取闹!其实我们反推测一下,如果是照着余编辑的话,文天祥和岳飞都是在搞内部战争,如果深研究下去就会出现一个悖论。就是文天祥和岳飞都成为了阻止历史发展的人,因为阻止了历史正常发展所以会成为千古罪人。相反秦桧就会是那个影响历史正常发展的人,反倒成为了民族英雄?如果真的按那个编辑所说,真的是非常可笑的一件事,谁是谁非,在人的心中自然是清楚的,不然也不会有秦桧家人被做成铜像双手捆绑跪在地下供后人去捶打!对于这件事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呢?

2,岳飞、文天祥被“踢”出,民族英雄为何不在新版历史教科书中出现?

说到“民族英雄”,在历史上自是不少,霍去病、卫青、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无一不是早被历史所定性的人物。他们是中华千百年来文化传承的精髓和底蕴,是不可磨灭的。03年后,新版教科书中文天祥不再被称之为“民族英雄”,这个事情也曾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人各抒己见,说出了自我的看法,那今天我也就借着这个题目邀请来说说自己的一些浅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充满了浩然正气,是忠臣英雄最直观的爱国情怀的表达,每每读来都对文天祥的气节和血性热血不已。而今不少人主张将文天祥“民族英雄”的标识给抹掉,无非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相亲相爱,已经融合为一体,是一个大家庭。而文天祥当时是处在南宋末年,身为宰相,面对蒙元的强势入侵,他承担了抵抗外敌的重任,这是毋庸置疑,也无可厚非之事情,而今却因为蒙古融合入中华民族,成为大家庭一份子,却为了所谓的民族团结和融洽的问题将历史上的气节英雄文天祥而抹去“民族英雄”的字符,实在是对英雄的不尊重,我可以说这是多此一举了。如此作为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反弹,作为以汉民族为主题的中华民族,曾经有着五千年辉煌底蕴的古老国度,却因为此事而抹去了汉民族的崇尚几百年的“民族英雄”,告诉我们这是错的,汉族儿郎又当作何感想呢?首先我得说,我们看待历史要区分时间节点来看。过去蒙古和南宋是敌对势力,而且在南宋看来蒙古就是异族,这是不可否认的,蒙古也的确是挑衅在先,要灭亡我华夏帝国,他们烧杀抢掠也没有少做,曾一度引起恐慌和血杀,那么身为状元的热血华夏儿郎的文天祥肩负重任,积极引导抗击蒙古入侵的战斗,试问这也错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两句话如此的正气凛然,如此的大义,是一个忠君爱国人士的写照,这是正能量的三观问题。不要说文天祥是愚忠,因为过去儒家思想的统治中的忠君就是爱国,服从于帝王,就是在保住华夏的社稷基业;也不要说文天祥阻挡了民族的融合,因为那个时代下,只有入侵的蒙古和为家国而战的华夏人民。时移世易,那是一段尘封的历史,一段值得所有人去品读的过去,却不是所谓的阻挡现在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过往,我们应该以现代的眼观去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蒙古族已经完全的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体系,文化也趋于汉化,这是民族融合的趋势,因此应当一分为二的看。汉民族作为主体的民族,应该有着自己文化中的英雄,是什么能够支撑着华夏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时,无数的英雄儿女挺身而出?说实话,那就是华夏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而这些文化中的脊梁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英雄即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会迷失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一小部分人的心思不纯,想以此来颠覆我华夏的文化根基,但不管如何,我认为无论是文天祥还是如卫青霍去病以及岳飞等”民族英雄”,都不应该因为民族的融合问题而将他们的英雄标识给拽除,需知他们都是人杰,都是我们的信仰,在千难万难之下挺身而出为我华夏,他们是永远留在我们心中的绝世英豪。

3,这是哪族人?

这是彝族。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彝族人口数为8714393人。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地区和方言不同,彝族支系繁多,有许多不同的他称和自称,主要的他称有“夷”、“黑彝”、“白彝”、“红彝”、“甘彝”、“花腰”、“密岔”等。彝族主要的自称中,云南昭通、武定、禄劝、弥勒、石屏,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自称“诺苏”、“纳苏”、“聂苏”,这部分彝族约占总人口的1/2。云南哀牢山、无量山及开远、文山、马关一带的彝族自称“密撒(泼)”、“腊苏(泼)”、“濮拉泼”、“尼濮”等。贵州的彝族自称“糯苏”、“纳”、“诺”、“聂”等。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族识别,按照广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以鼎彝之“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详见 百度百科

4,清朝皇帝是哪族人

清朝皇帝是满族人。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军事上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扩展资料1760年,平定准噶尔汗国的清朝疆域达到极盛,东北与俄罗斯帝国分界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与外兴安岭,这条疆线直到鄂霍次克海与库页岛;正北与沙俄分界萨彦岭、沙毕纳依岭、恰克图与额尔古纳河;西北与哈萨克汗国等西北藩属国分界萨彦岭、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至帕米尔高原;西南与印度莫卧儿帝国、尼泊尔、不丹等国分界喜马拉雅山至野人山;正南大致上与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分界相近,但清朝尚获得缅甸北部的南坎、江心坡等地;东与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与东海,与朝鲜王朝沿图们江、鸭绿江分界;清朝还领有台湾、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诸岛(时称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极盛时期总面积可达1316万平方公里 ,至晚清1908年缩水至1135万平方公里 。清朝藩属国最多时有19个,早在皇太极、康熙时期就有朝鲜与琉球国。到乾隆时期扩充到东南亚地区的安南(越南)、南掌(今老挝)、缅甸、暹罗(今泰国)、柬埔寨、兰芳共和国(今加里曼丹岛西部)以及吕宋、苏禄(于西班牙统治菲律宾群岛后相继消失);南亚地区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与拉达克(归驻藏大臣管辖)等国;中亚地区有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爱乌罕(今阿富汗)、巴达克山与干竺特等国。清朝采取开垦荒地、移民边区及推广新作物以提高生产量。由于国内与国外的贸易提升,经济农业也较发达。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十八世纪中叶,清朝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有一种说法是清朝的经济和人口的增加主要归因于美洲作物番薯,称所谓的“康乾盛世”为“番薯盛世“。 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清朝初期大力推行圈地、投充等恶政,极大破坏了中原地区的经济;重农抑商,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_清朝(中国历史朝代)

5,为何现在的历史教材,不再称岳飞,文天祥为民族英雄?

曾经一提到民族英雄都会想到很多人,比如岳飞,文天祥等人,但是在2003年的时候国家教材进行了改变,提到岳飞和文天祥的时候不再把他们称为民族英雄,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先说岳飞,他的故事是我们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从小的时候岳母在他的背上刻下了精忠报国,后来参军后也是屡立军功,在几次北伐中每次都获得胜利,所以那个时候写出的满江红也是脍炙人口,但是因为岳飞太忠君爱国了,最后想要迎接回二帝让宋高宗感觉到很恐慌,所以最终被杀害。对文天祥的了解是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开始的,当时面对着侵略宋军的蒙古军队,文天祥为了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自己组织人抗击蒙古军队,宋朝能够坚持多年不被元朝灭掉,文天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直到元军统一的那一刻,文天祥因为民族气节拒绝投降才被杀害,所以他的故事流传下来,人们称他为民族英雄。历史上将他们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被后人称颂,但是在后来编撰历史课本的时候却做了改变,因为主编历史教材的余桂元觉得,所谓的民族英雄应该是抵御外族的才可以这样称呼,但是金和元他们占领的都是中国的土地,而且也都是中国人,不存在外族侵略一说,所以他们在中国的统治是合理的,最终取消了民族英雄的称呼。

6,历史教材,为什么不再称岳飞、文天祥为民族英雄?

中国拥有近50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诞生文明的国家之一。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国家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为了保家卫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其大无畏的民族精神令人钦佩。对国家有贡献的伟大人物,我们称之为民族英雄,诸如戚继光、岳飞、文天祥和林则徐等人,他们的勇者之举值得世人铭记于心,受此名号,当之无愧。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会发出反对的声音,认为他们没有资格获得如此美誉,最终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剥夺了岳飞和文天祥的民族英雄称号。那为什么岳飞、文天祥自2003年后,历史教材中不再称其为民族英雄?其实整件事情还要从这些人物的事迹和教材的主编说起。当年的中学历史教材主编是余桂元,正是他主持并提出了这个观点。英雄事迹广流传,爱国形象深入人心岳飞,字鹏举,南宋著名爱国英雄。年幼时他家境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立下报国大志。北宋时的政权风雨飘摇,受到外族势力的侵扰,加上重文轻武的风气影响,曾一度低头,靖康之耻便是最鲜明的例子。后来南宋接替前代,继续遭受金国的打击,愈发虚弱。于是,许多士兵奋起抵抗,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抗金将领,岳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组建的岳家军名震天下,心里期盼的是收回故土,重振国威。但当时执政的宋高宗之意并不在此,他和秦桧打算固守断壁残垣,眼界低于岳飞的''直捣黄龙''之志。后来,他带领军队披荆斩棘,施压于金国,最后形成议和的局面,胜利就在眼前。而作为主和派的皇帝在秦桧的巧言令色之下狠心命令岳家军撤退,夺岳飞兵权,使其蒙冤而死。还有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是南宋又一个著名的爱国诗人和将领。当时的南宋已在濒临灭亡的尾声,这时所要面对的敌人是北方的蒙古部落,对方凭借矫健的骑兵蹂躏中原土地。虽然南宋难免分崩离析,但爱国官兵依然进行了殊死抵抗,文天祥更是亲身带兵,血战沙场。后来他不幸被俘,面对忽必烈的劝降也宁死不屈,将自身荣辱与国家相连。忽必烈很欣赏他的气概,想放他回山做一个闲云野鹤的道士。不过降元的宋臣留梦炎添油加醋,私下鼓动他杀了文天祥,一代英雄终落幕,也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这样的形象在我们自孩童时的教科书中就已经存在,耳熟能详的大义之举也早就成为我们心目中的''第一代英雄''。不过,时代在改变,后人难免会有一些新的看法。消失于课本,''英雄''面临挑战2003年,我国历史学家,同时也担任中学历史教材主编的余桂元针对岳飞和文天祥的相关史料提出了一个打破常识的观点。他认为,岳飞杀敌之''敌''——金国,其后世为女真人,文天祥誓死不屈之''敌''——蒙古,后来也建立元朝,成为我国朝代更替中的重要一环。在他看来,多民族一体的中国在古代的冲突只能称作是''内战'',不能用外敌的身份来对待所谓的''敌国''。如此观察,金与元既然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岳飞与文天祥也就不能成为民族英雄。后来,他在主持修改2003年的中学历史教材中将自己的这个观点融入进去,删去了这两位人物的''英雄''标签,一时舆论哗然。因为这样的定义不仅仅影响了岳飞和文天祥,还波及到其他朝代''抵抗外族''的国家英雄,比如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李广等人。那些''保卫国家''的壮举直接被定义为''内战'',历史课本中也消失了许多人物。这样的举措对学生们的传统认知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过去在心里活灵活现的英雄形象摇身一变成为了历史的洪流,大众也对此提出异议。跟英雄''较真'',到底是对是错?余桂元此观点一出,许多历史学家站出来表示反对。在他们看来,古时对英雄之士的评判标准不同于今日之标准。过去以生动的言语描述将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勇事迹传承下来的目的并不是纠结于英雄的标准到底如何,而是希望以此真情实意发扬民族精神,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才是英雄最恒久的价值所在。现在有56个民族大团结的背景,相对应的,有的学者在进行历史表述的时候就难免会陷入特定语境的''泥潭'',用力而不显力,忽视了历史研究中的客观性。2013年黄晓明主演的《精忠岳飞》热播,反响强烈,同时又引起了一次关于''英雄''的讨论。当时南京大学的教授张生提出了一个类似于余桂元的观点,认为岳飞是英雄,但不是民族英雄,后者的依据则是高文明程度的南宋去''抵抗''较低文明程度的金国。这时也有不少民众表示反对,又开始新一波的''较真''。后来在同年3月,《人民日报》以专版配标题''隆重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诞辰90周年'',副标题为''民族精神世代传承,伟大祖国繁荣富强''。其实这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观点的冲突体现的是拥有不同价值标准的群体的争论,国家大义才是真理。小结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戚继光对我们而言,民族英雄应当是一种特有的民族符号,他们的出现描绘了一个群体发展进步的历史画面。像戚继光那样的抗倭英雄为国家和百姓带来了平安,自己更是用生命来守护这些珍贵的东西,这便是一个民族真正不朽的英雄。岳飞是否为民族英雄的问题见仁见智,历史学家求真,用自己的话语体系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大众求''育'',希望用英雄的形象塑造更好的学生人格。岳飞与文天祥相关的争议一时不会结束,这也同时反映了民众正在思考,久而久之,便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而这也正是历史学在大众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充满了意义。

7,自2003年以后,为何课本不再称岳飞、文天祥为民族英雄?

因为某些历史学家认为,岳飞和文天祥,抗击的金人和蒙古人,也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所以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一、岳飞的故事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身死于风波亭中,成为了一代中国人最大的遗憾。宋孝宗时,平反昭雪。 可是余桂圆却认为岳飞抗击的金朝,并非是外族,论起来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并非是外来侵略者,因此,岳飞抗金不过是中华民族的内部斗争,就像是不同朝代不同党派之间的斗争,又怎能算得上是民族英雄呢?二、文天祥的故事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中进士第一,成为状元。一度掌理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直言斥责宦官董宋臣,讥讽权相贾似道而数度沉浮,在三十七岁时自请致仕。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被宋廷任命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在援救常州时,因内部失和而退守余杭。随后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与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主帅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旋即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因建策不被采纳而赴南剑州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在五坡岭被俘,再被押解至元大都,囚禁达三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誓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文天祥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在临死之时,他留下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着多少中华民族人民不向恶势力低头,坚决维护民族尊严,舍生取义。 可是余桂圆同样认为文天祥抗击的元朝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同样不能称之为外族,因此,文天祥的壮举不算是抗击外来侵略,自然他也就算不上是民族英雄了。在这样的认为之下,余桂圆又担当起《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材大纲》的主编。 三、关于历史教材中民族英雄的争议因此在2003年时,余桂元便按照自己的思想来改变历史教材,不再称岳飞,文天祥等人为民族英雄,教科书中只是将后来同西方列强作斗争的历史人物称之为民族英雄。这样的事情一出,就引来了多方的争议。其中最多的争议就是关于这样的区分到底可行不可行?很多专家并不认同余桂元这样的观点,如果以这样的情况来算,那么,中华民族泱泱5000年历史,其中众多的“外来侵略”都要算作是国家内斗了。 在中国古代时期,处于北方以及南蛮西戎等等区域的人并不被认为是中原的一部分,他们与中原百姓有着截然相反的生活习惯:以游牧为生,一旦遇到灾荒,就对边境的百姓进行侵犯。从汉朝开始,各朝各代武将最终极的梦想便是封狼居胥,以征服另一个民族为最高荣耀。所以说,从古代来看,有些战争并不是内部战争,而这些英雄要做的,同样也是保家卫国,抗击外来侵略势力,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能被称之为民族英雄呢?要在历史的语境中开历史才正确,而不是用后人的眼光去衡量历史。

上一篇:恐怖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

下一篇:潘西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