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明,如何看待历史上真正的宋朝呢?

时间:2023-08-24 16:56:44编辑:优化君

1,如何看待历史上真正的宋朝呢?

很多人说起宋朝,都会有不同的反应。文学家第一时间会想起宋词,科学家会想起四大发明,儒学家会想起宋明理学……大宋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有人说它是个屈辱的王朝,割地赔款,被北方的少数民族欺负的可怜;也有人说它是个光辉的时代,取得了无数的成就,繁荣了中华文明。今天,我们翻开宋朝的历史,具体说说真正的宋朝是什么样子的。1. 澶渊之盟的耻辱我相信澶渊之盟大家应该都知道,即使是不熟悉历史的人应该也都听过。在我国古代,不像现在一样倡导"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当时的古人是歧视少数民族的,所以才有了"蛮夷"这个说法。而宋朝时的人却丢失了汉人的骄傲与自尊,甚至与他们口中的"蛮夷"称兄道弟。这已经够耻辱了?不不,当时大宋王朝每年都还要定期向辽缴纳岁币。对比一下汉武帝时的铁腕攻打匈奴,大唐时的万国来贺,就能明白签订澶渊之盟的宋朝有多屈辱了。2. 靖康之耻的悲剧还记得岳飞的《满江红》吗?怒发冲冠的岳飞究竟为何那么气愤?这就不得不说起宋朝的另一件屈辱之事——靖康之耻。这场战争发生在北宋时期,这次事件不光使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困苦,也是北宋王室的一次巨大耻辱。在金攻打宋的过程中,他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也掠走了大量的皇室贵族。在史料记载中,在王室贵族被俘虏后,大量的女子被金兵羞辱,连宋徽宗的皇后也不能幸免于难。成王败寇,当时被掳走的皇室的下场有多凄惨也可想而知了。上述我们说的都是宋朝的耻辱,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构不成全面的宋朝。事实上,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富裕的王朝,当时宋朝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当之快。除了经济之外,宋朝的其他方面也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如何看待宋朝

关于宋朝的现代解读,有很多令人困惑的地方。有一个倾向认为宋朝没什么值得夸耀,除了文化上的繁荣,军事上的惨痛失败,似乎暗示了文化昌盛必然导致的虚弱。“积贫积弱”是描述宋朝时最常见的一个词汇。另一个倾向是,一些中外学者把宋朝当成中国文化的高峰。陈寅恪先生的话经常被引用:“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但是,人们的引用常常只到此为止,而不继续引用陈寅恪先生紧接在后面的论断:“后渐衰微,终必复振。”宋朝真的能如陈寅恪先生所言“终必复振”吗?像李约瑟这样的西方学者,在承认了宋朝的先进后,也产生一个巨大的困惑,宋朝的先进是如何产生的?宋朝之后,明朝以后,中国为何没能保持先进,反而让欧洲超越了?于是,很多人把焦点集中在王安石身上,以至于有人断言,如果王安石的改革能继续下去,没有被夭折,那么,中国早在11世纪就可以进入资本主义。由此,在王安石去世很久以后,凡是批评否定王安石的中国历史人物,往往都被今人冠以“空谈误国”的名号。
有很多人将今天中国的处境,追根溯源到宋朝那里。例如,靖康之耻依然具有现代指向性,与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相比较,都是中国被打败;岳飞和秦桧的评价,直到今天,还被不同的现实需

求肯定或翻案;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与他的命运放在一起,依然让今天的人们长吁短叹,他是英雄吗?这样的英雄意义何在?我们究竟应该“不以成败论英雄”,还是只看结果?不管人们是否愿意,历史依然在影响今天。差别在于,在有些人看来,我们自己的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有一些负面的因素;在另一些人看来,中国历史有益的价值,还没被我们自己真正认识。这两种观点有一个共同之处——历史虽然是历史,但同时也是现实。反过来,现实问题也都有历史的渊源。因此,历史的解决方案就算不能完全适用于今天,至少也是一个借鉴。我们今天读历史,除了看那些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手段外,关键还有解决问题的理念。古今中外,现象各异,理念差别并不大。 从时间轴上连接宋朝和今天,是我在这本书里想做的一件事情。这本书还有一个同样艰巨的任务:在宋朝的时间段上,跨越空间,比较宋朝的文化制度与欧洲文化制度的差异。北宋建立于960年,南宋灭亡于1279年。按照西方纪元,宋朝正处于上一个千年的结束和下一个千年开始的地方。在这个时间段上,欧洲被后人称为中世纪。欧洲中世纪历时约一千年,大致来说,500年至1000年,称为中世纪早期;1000年到1300年,称为中世纪中期;1300年至1500年,称为中世纪后期。宋朝基本上处在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在这个时期,欧洲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是长达200年的十字军战争。
按照西方历史分段法,1500年后,文艺复兴伴随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告别了中世纪,走入近代社会。然而,很早以前便有人提出,早在宋朝,中国就已经进入了近代社会。或者说,欧洲近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在宋朝大都已经具备了。例如,君主集权替代贵族政治,政府官僚替代封建领主,百姓因私有财产的保障而获得人身自由,货币经济取代实物经济,平民文化逐步替代贵族文化等。欧洲近代社会的这些特征,在宋朝不仅已经出现,而且还很成熟。此外,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宗教的权力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世俗政权地位的上升,导致国家主权意识的日益强烈,民族主义在欧洲成为强大的趋势并造成巨大灾难。当人们说中国历史只有“天下观”,缺乏“主权观”的时候,我们看到,宋朝是春秋战国以后,中国历史上国家主权意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最强烈的朝代。但是,宋朝的主权意识和民族主义并没有像后来的欧洲那样,给世界或地区带来巨大的灾难,反而在军事失败后,以文化的力量同化了其他的民族主义。对今天来说,,宋朝既是一个教训,也是骄傲。

3,看《赢在中国》后有什么感想?

看“赢在中国”感想 2008-07-02 18:18
赢在中国已经自2006年播出以来,目前第三届已经顺利结束,其实第一届的时候,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看了几集,第二届没有时间看,第三届只看了个结尾,有些遗憾,但收获还是很多的。现在有空闲的时间,终于可以坐下来静静的看上几个小时没人打扰。其实赢在中国的三届我都下载到电脑里,一直没有充足的时间看,今天看完了第一届的总决赛,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有时候,我也鼓励和暗示自己的性格变得平稳、温和而具有独到、周全的系统逻辑思维,从大赛的第一集到最后,其实我一直看好宋文明、陈洁、吴志祥、赵尧,评委我比较欣赏马云、牛根生、柳传志、吴鹰等,我一直设想自己如果参加到比赛当中会怎么样,如果我是参赛选手我可能会扮演自己欣赏的选手。作为一个创业者,我非常欣赏马云的点评:一个创业者需要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和企业家的胸怀。其实作为第一届赢在中国的总冠军宋文明,在最后能够夺冠是幸运,也是必然,如果在中途出局也是正常的事情。因为比赛就像一轮面试,别去考虑结果,全力以赴去做好过程会比结果更有价值。

有人说宋文明的学历和知识架构比较充实,我觉得这是一个方面,还与他自己之前在其他公司从员工就职,后来走上管理者的道路上的锻炼是密不可分的,我相信他是一个爱学习、善于总结,同时自信而自省的人,作为一个管理者或有潜力的企业家,我看好以上的选手,同时,他们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创业对于我来讲可能早了点,但现在是累积一个未来优秀企业家的最好时机,别想着为别人打工,无论你现在在什么样的企业工作,无论它多乱,你必须提醒自己,它为什么会这样?解决的办法是什么?你如果今后做企业,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

在此,把自己认为看“赢在中国”节目最有价值点的东西与各位分享:企业的利益顺序是客户、股东、员工、合作伙伴(供应商)、社会;成功的定义是:达到把公司上市,做到多少亿的利润,小到顺利实现公司的季度或年度目标,成功就是达到预期目标,或者说根本没有成功,永远在路上。

4,作业。管理学的心得体会,请热心人士帮帮忙。大一的

这学期学习了管理学这门课程,我觉得自己收获还是蛮大的。我自己也对有关管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上管理学的这门课,我觉得自己能学到很多知识,因为我学的是思政专业,平时上的都是很枯燥的理论课,上了管理学接触到的都是离我们实际生活比较接近的知识,老师讲课方式也很好,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举很多生活实例,播放一些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本知识的视频,也因此我能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本的知识,而不像以前的一些科目的学习,是左耳进右耳出,自己能对一些事情进行独立思考,对一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刚上第一节管理课,王老师赠给我们的五句话:“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EQ比IQ重要——台湾清华大学校长。”老师对这五句话进行了详细的解说,那节课我听得很认真,很入神,因为老师讲得实在是太好了,很多话都说到了我们心坎里去了,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对大学过去两年的反思,以及对今后两年大学生活的重新规划。从第一节管理课开始,我就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从课本知识,到鲁豫有约之“后高考时代,我要我的大学”、“打工皇帝—唐骏” ,时代光华管理课程—余世雄,再到《赢在中国》等,从这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觉得自己的知识面拓宽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下面将具体谈谈我对这门课学习的一些体会。
管理在现代社会作用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人们都是生活在各种不同组织之中的,如工厂、学校、医院、军队、公司等等,人们依赖组织,组织是人类存在和活动的基本形式。没有组织,仅凭人们个体的力量,无法征服自然,也不可能有所成就的;没有组织,也就没有人类社会今天的发展与繁荣。组织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的源泉,是人类获得一切成就的主要因素。然而,仅仅有了组织也还是不够的,因为人类社会中存在组织就必然有人群的活动,有人群的活动就有管理,有了管理,组织才能进行正常有效的活动,简而言之,管理是保证组织有效地运行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我认为对于有效的管理,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首先摆在第一位的必须是实际,对于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目的,都会有很多个管理的选择,我们要从中间选择一种最有效,最节约,又或是最易实现的办法,都不是容易达到的事情。于是,我们必须要首先明确一个最核心最本质的目标,对于企业管理,那就是使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我认为工作和人是管理的两个重要部分。
首先是对于工作。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无数人来担任无数职位然后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同时每一个职位的人,不论是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一定的计划内的,这些都是需要在企业运作前设计规划好的内容。因此管理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把这些工作的结构和内容计划安排好。单从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达到了最合理最科学,而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也是最恰当最精准,那么这个企业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永远找不到一个最完美的工作方式,同时实际情况也是变化万千,现实的要求在不断改变,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须不停的改变,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管理学家只是致力于更大地提高工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2
作效率,而非求一个“最完美”。在这方面,20世纪初出现的科学管理思想有着很大的成就。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思想,包括确定合理的工作标准、工作方法标准化、合理配备工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实行职能工长制。这些理论本身对有效管理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也使人们更加重视对工作的科学设计和改造,从而提高效率。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从科学管理思想中收获更本质的内容,那便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人们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泰罗在这一方面只是为人们开了个头,后来的管理者需要发挥创造力,面对各种情况,科学理性地设计组织结构、工作方式等,从而使效率达到最大。这便是对于工作的一部分,当然不只是科学管理思想对其有积极作用,但最终目标还是通过调整工作,来使效率达到最大。第一部分无疑是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然而如果没有第二部分的话,第一部分无疑会大打折扣。
这第二部分是对于人。如果说对于工作的设计和调整是属于比较固定和硬性的话,那么对于人的工作是充满弹性和不固定因素的。因为人和工作工具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因素会影响人工作的效率。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对人的关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如果不这样,光靠改善第一方面内容会使其效果大大降低。如果长久忽视对人的关注,则会产生更消极的影响。对于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这需要人对工作有很大的积极性,并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于人发挥出他们的最大工作效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人文气氛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开创了这一领域。他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新概念,包括社会人的假设、士气的概念、非正式组织。梅奥的理论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作中的“人”。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群和睦竞争的工人、一股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能产生的工作效率将会很大地超过一般情况下的工作环境。这一方面显然不同与工作方面,充满着很大的弹性和变化,也对管理者有更高的要求。不同类型的管理者或许会营造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即使是优秀的管理者也是一样。好的工作环境没有特定的标准,只要能更好地促进人们工作就算是。管理者需要有很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才能把对人的工作做好,这一点也是相当的不容易。总的来说,对于人这一方面,虽然不及对于工作那一方面重要,但是它产生的效果可能更显著,同时也会给一个企业带来一些不能靠改善工作带来的内容。
我认为企业中的管理,大致可分为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工作和对于人。而管理所包括的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五方面工作,都可以包含在这两方面的具体任务之中。管理是一种艺术,它需要管理者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其具体操作方法又不局限和拘束,需要有很好的创造力。
此外,我想再谈谈我感悟较深的一点,就是老师播放的余世维讲课视频之一如何打造高效团队。他的有条不紊的讲述,让我了解到群体与团队的区别,了解到团队具有的自主性、思考性和合作性的特点以及很多具有反思的议题。团队精神是从生活和教育中不断地培养和规范出来的。研究发现,从小没有培养好团队精神,长大以后即使天天培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为人的思想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小时候如果没注意到,长大以后再重新培养团队精神其实是很困难的。余世维教授的话让我觉得中国的孩子相对于外国的孩子来说缺乏了必要的团队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也可告知我们在学生中小学的教育当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对我们的下一代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具有非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3
常重要的意义的。只有具备了这种“团队精神”,才能在激烈的竟争中长盛不衰。
团队精神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团体具有自动自发性,作为领导,在组建团队时要了解每个员工的才华和能力,做到知人善任;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句名言,没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每个人总是有长处的,高明的管理者善于从每个普通的员工身上,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并加以引导和开发。受人尊重的企业,能让员工不断学习,提升的机制等。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已没有“独行侠”,团队精神在企业竞争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加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势在必行,谁抢在前列做得好,谁就会成为胜利者。这要求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必须明白“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的道理,员工必须懂得“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内涵。从而做到软管理与硬措施相得益彰,有效地激发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的发挥。
团队精神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一个集体都是很重要的,只有团体中的每个人都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从而才能形成这个团体的团队精神。
学习管理学,我想不光是要学习管理学本身的学科内容,管理学也是一门很需要自己思考和研究、发现问题的学科,要从其他方面全面的提高自己,更要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这也是我学习本学期的管理课程的最大收获。为了进一步的学习,我也选了下学期的《管理心理学》,希望通过学习,自己在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5,文学和艺术的区别?

其实,文艺跟社会科学都是以一定经济作为基础的社会上层建筑,都是源于经济发展,也都作用于经济发展~~~~
比如,文艺复兴啊~~~就是由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要求把人们从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解放人性,人们开始学习科学知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自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文艺复兴时期也涌现了很多的艺术家,诗人,作家,科学家这些~~~
文艺是比较具象的一种思维的表现形式,比如,人们用文章,书画来表现他们的新思想,很直观;而社会科学,则是抽象的思维表现形式,主要是对人类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研究,研究的东西是平时感觉摸不到的,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但是又是实实在在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
鲁迅曾经以“杭育杭育”诠释文学的起源,当然鲁迅先生并没有把这“杭育杭育”作为真正的文学作品,但“杭育杭育”似乎并不能称为文学,否则文学的概念似乎就陷于宽泛,陷于普罗大众化了。毕竟“杭育杭育”并不能揭示文学的本质属性,而且也仅仅是一种人类不自觉的对语言的运用而已。
文学的产生似乎应该产生于人对于自身的认识,个人觉得与其说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如说是在能够反观自身的神秘存在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文学在最初的时候,更应该有着浓厚的宗教意味。这也适合文学作为一种艺术的审美观照的基本定义。大学读书的时候,我就极为讨厌课堂上讲授的系统分析法,毕竟这种方法没有揭示文学自身的本质特征。仅仅其中关于审美观照的一点还值得思考。
如果仅仅认识到文学作为劳动的产物,文学的生命力就不存在了。因为对于物质的生产,艺术是没有起到任何直接作用的。只有当人类在反观自身存在时,产生了对这个世界的神秘感受,发出这个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的疑问,或者我是怎么来的等等,文学就产生了。最初的“杭育杭育”也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最无意识的运用而已。
从科学于文学(艺术)的对照中,我们似乎也能得到一个认识:科学和艺术分属于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一个是基于生存需要的,一个则是基于享受需要的。两种需要以前者为基础,只有当前者获得满足之后,后者才会发挥作用。不同的人对两者的需要层次不一样,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世界方面的差别。
但从我们现时中却发现,目前人们似乎已经不再热衷于艺术,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相对的,这个富裕也和周围的人比较得出的)。因此,尽管国人在智商方面非常出色,但已经缺乏足够的艺术想像力,这直接进一步恶化了物质带来的恶果。当物质足够富裕的时候,艺术气质的缺乏导致了精神世界的空虚。
因此,只有把文学艺术的起源定位于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理解人们为什么会精神空虚的现实。


文学与艺术的区别
作者: 才子盼佳人 联系作者
孟子曾说过五百年必有圣人出现。孟子总结的是孟子以前的社会历史经验,孟子以前,伏羲、女娲、炎帝、黄帝、仓颉、尧、舜、禹、文王、周公、老子、孔子,那确实是一个圣贤辈出、星汉灿烂的历史时期。
正是有那样一个历史时期,才缔造了世界人类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华文明。
孟子说过那句话之后,很不幸,孟子以后的两千年间,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圣人。
这是汉代以后形成的文化框架与社会政治制度造成的。
读孔子留下的书,说孔子说过的话,思想上必尊孔孟,言行上不许越轨,两千年间,千万文人,一个腔调,就是孔腔孔调,儒腔儒调,否则就是不尊孔,就是冒犯圣人。
汉代以后逐渐形成的学而优则仕和唐代创造的科举制度,又对文人诱之以利。两千年间的文人全成了动物园中笼子中的动物,喂之以食,束之以笼,驯而化之,去其本性,使之忘记本性,忘掉了文人本来应该有的面目,忘掉了文人本来应该担当的责任与使命。
两千年可不是个短日子,若不是中间有佛教西来,有道家变身为宗教性的道教,中国人在精神旅途上早就饿死在了路上。
中国必须再度产生圣人,再开创一个圣人辈出的历史时期。这是复兴汉文化的基石。否则,当代人文界叫唤的复兴汉文化,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等等,就只是空叫唤,就只是做梦。
像我们经常讲的要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批判与扬弃一样,我们同样需要对“五四”以后的现代文化传统进行批判与扬弃。两千年间的文化正好是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的文化,该革除的一定要革除,该洗涤的一定要洗涤,该继承的一定要继承。要分清什么是真正的优秀文化遗产,什么是封建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提倡恢复汉文化,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但决不能打着这一旗号继承封建文化的糟粕。
复兴汉文化,需要在文化上实现与孔子历史时期的直接对接,在文化上实现与远古圣贤文化时期的直接对接。就是说需要跳过、摔开整个封建历史时期,跳过这不出圣人的漫长的两千年的历史岁月,与奠定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人类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华远古历史时期的文化实现对接。
不需讳言,那是奴隶社会时期,甚至更远古,是原始社会历史时期。原始社会历史时期与奴隶社会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早已经死亡,不会在对现实社会制度造成影响与渗透。不会像我们审视封建历史时期的文化时一样,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的阴影总还在试图侵入我们的现代社会机体。
西方文艺复兴有过一个复兴对象,即复兴传统中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文艺,他们选择了古老的希腊文明,古老,模糊,有再创造的可能。历史证明了他们在选择上的正确性。
重开中华文化盛世,这已是国家与民族的人心所向,是民族精神的渴望,谁也不可能阻挡。
向往中国也有一次文艺复兴,希望也以文艺复兴的形式,实现再创中华文化盛世的目标,也是“五四”以来文化上只破不立,破后必立的历史发展规律。
我们选择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作为复兴对象?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是两千年来人们公认的三大文化高峰。准确地讲是三大文学高峰。文学与文化,有相同之处,更有区别。我们今天更要强调它的区别之处。文学属于文化,但只是文化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文学的兴衰不能代表整体文化的兴衰。
有这样一种解释,远古时候,有一块石头,石头上有字迹或刻画之痕,后来字迹模糊了,被风蚀掉了,没有人知道石头的价值了。再后来,石头旁边长出了花草,花草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吸引了人们的着眼点即审美点,造成了人类审美价值及观念的转移,使石头成了陪衬,甚至被遮盖。石头是文化,是文化的主体。文学是花草,是旁出部分、边缘部分、后出部分。文学的过分繁荣会遮盖文化主体,会遮盖文化的本来面目与价值。
思想,哲学,文化,三位一体。文化是对思想与哲学的文而化之。思想与哲学离不开文化,也不存在完全脱离思想与哲学的文化。漂离思想与哲学的那一部分文化,表现为文学与艺术,文学与艺术对于文化主体来说,是漂离部分,旁出部分,溢出部分,边缘部分。
我们需要对2000年以来,孔子以后,中华民族不发展哲学思想文化,只畸形地发展文化的漂离与旁出的那部分文学这一现象给以深刻反省。我们需要适当地铲除文学与文人。铲除文学,为突出文化主体。铲除掉非文化意义上的文学,缺少文化含量与品质的文学。这类文学正是产生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滥溢于明清,末流于当代。铲除文人,就是铲除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他们之中相当一大部分人根本上缺少文化素养,根本不懂得文化的真实含义。他们同他们写作的作品,是文化的旁出者,是文化的私生子,是非文化意义上的花草的产生地。要做文人,就做远古文人,恢复远古文人的本来面目,本来责任担当。否则皆在铲除之列,屈原、李白,杜甫在铲除之列,罗贯中,曹雪芹等等在铲除之列,当代所谓文人全在铲除之列。
即使认为我们的文艺复兴只是文学艺术的复兴,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也由于历史距离较近,过于清晰,其艺术成就过于完整,不再具有再创造的可能。况且我们需要的是汉文化整体上的复兴,文化的复兴,同时是思想和哲学上的复兴。从后者着眼,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汉代文化唐代文化宋代文化,都从根本处欠缺用来复兴的基础。
复兴汉文化,选择出一个复兴对应**,我选择周代或商代,更倾向商代。商代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和神秘的甲骨文化。青铜以象胜,甲骨以《易》胜。这里的“易”,是指《易经》。有象有《易》,重象重《易》,是今天复兴商代文化的特有条件。
不选择周代文化。商文化尚祖,周文化尚天。有相信人类自己还是相信天命的区别。商文化粗犷,周文化细腻,风格上的差异显示出商文化的创生性、原生性,商文化处在创生阶段;周文化处在完成阶段。商、周文化一脉而有异。
不选择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是一个思想文化哲学百家争鸣**,很适合原创思想、文化、哲学产生,但以孔子、老子为主的儒、道两家文化,已经有了影响其后2000年历史的巨大的结果。我们需要的不是重复与模仿,而是再度创造与创新。我们更需要研究老子是怎样成为老子的,孔子是怎样成为孔子的,他们学术思想源泉在哪里,是什么,惟有这样才能够再度产生圣人。我提出复兴商文化,正是看出孔子思想源头是商代。孔子身前曾经长期游历中原寻求商文化,没有寻到,退一步才研究周文化。当今商代文物大量出土,足够成为产生并形成思想哲学文化的材料和源头。况且我们提出复兴商文化,只是以商文化做一个代表,它代表的是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与文化发祥过程,实质是中华民族上古文明的创造性。
中华民族文化到了最危险的时候。20世纪末,中国社会科学界的学者们以预言家的姿态向国人预言21世纪是东方文化世纪。这是什么预言?与儿童的天真幻想一样。21世纪将是什么世纪?不错,是一个文化世纪。是一个权力文化世纪,是一个文化发展受权力操纵的世纪。是一个以强权为背景为依托的文化侵略世纪。由于以强权为背景,不可能有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平等对话和互补,在强权背景下,只会是东方文化失语。由此可以断言,21世纪不仅不是东方文化世纪,反而是东方文化加速西化的世纪。已经过去的20世纪,20世纪之前的几个世纪,只是这场西化的序曲。21世纪与22世纪才将是全盘西化的时候。要到23世纪,东方文化才有出头之日。300年,时间很短也很长,清朝300年就是一闪过去的。时至今日,一个少数民族的统治早已结束了,结束100年了,仍有多少人多少文人多少学者多少文学作品、影视剧作品在为其延续香火似的歌功颂德。汉文化被同化到这种地步?一个民族的文化脆弱到这种地步?经历过21和22世纪之后,西方文化进入到中国的时间也将是300年500年,到那时候汉文化会是什么情景?
再创圣贤辈出**,恢复汉文化根本,才能够恢复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东方永不倒下的文化巨人的特性。这是现代中国数代文化人必须肩负的责任。
开创圣贤辈出**,与上古文明实现对接,就需要在思想哲学文化等方面跨越孔子与老子这两个圣人,跨越这两坐文化高峰。首先要敢于与他们站齐,与他们并立,有这样的胆略与勇气,有等高的学识与成就。并且要能够高于他们,才能够跨越他们。西方一代一代文化圣贤,都这么做,才创造并保持了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思想哲学文化上的不断进步。中国圣人已经断代了2000年,要再出圣人,就需要付出更多更艰巨的努力。

上一篇:hero歌词

下一篇: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