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守岁

时间:2023-09-03 14:15:02编辑:优化君

守岁是什么意思 守岁习俗介绍

守岁

除夕之夜,通宵不寝,叙旧话新,预祝来年万事如意,这就叫守岁。

守岁有很多名称:守岁也叫“除岁”,当晚各家相互馈赠叫“馈岁”,有的酒席相邀叫“别岁”,有的长幼欢聚,达旦不眠叫“守岁”。唐代刘续噬纪闻》载:“隋时,除夕焚沉香木,放大光焰;唐贞观初,烧守岁烛,点延夜灯。”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除夕》载:“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这样作的目的,包含两个内容:一是依依留恋旧岁,一是殷切期望新春。苏州市寒山寺有“击钟分岁”的守岁习俗。

古人守岁都做什么

守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守岁始于南北朝。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除夕》云:“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土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到了唐代,就更兴盛了。连唐太宗李世民都写过《守岁》的诗:“寒辞去冬雪,暖来人春风。”南梁徐君茜的《共内人坐夜守岁时》诗云:“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来。”晋代的辛萧,唐代的杜甫、白居易、杜审言,宋代的陆游、杨元咎,元代的王冕,清代的叶燮、方元鹏等都写过守岁诗词。

守岁习俗

清代嘉庆时期,进士陶澍九岁时,除夕守岁,见祖父在房里点了几盏灯,遂问其故。祖父以一副上联相答:“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替乾坤增色。”陶澍听了,沉思片刻后,搬出一面大鼓,在门外猛敲起来,而后答道:“新春雷未动,擂三通鼓,代天地扬威”。

随着时代的发展,守岁习俗亦随之改变。如今,除夕敬神的农村还有,城镇已改为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子夜零点,以鸣放鞭炮、烟火而辞旧迎新。

守岁的食俗

祭床酒

除夕夜家家户户于卧室以茶、酒、糕点,水果来祭床。人们以为床有床神,俗称床么,床婆,除夕祭之,可析求终年睡觉安稳。也有用自制的煎饼祀床神的。这一食俗,北方比南方更盛。北方睡炕,除夕时正是严寒,因此希望保持炕火续燃不息,使人们能温暖地安睡,不受寒冬之苦的祈求比南方更强烈,除夕祭床神的活动也更为盛行。

守岁

迎喜神糕

迎喜神糕是在贴喜神,贴春联时用的。吃罢年夜饭,便一边置酒、糕、干果等,一边放爆竹,贴春联,贴喜神。煞是热闹。前面我们已经谈及,“年”是怪兽,除夕夜要出来伤害人,人们想以红色的“桃符”和“爆竹”把它吓走,而春联便是“桃符”的进化物。春联也是红色的,并写有象征幸福美好的联句,所以很快便被人们接受。直到今天,我国南北方除夕夜贴春联的习俗越来越兴盛,爆竹也越放越响亮。

看门甘蔗

贴罢春联、喜神,家家户户便需关门。关门时继续放爆竹,即在爆竹声中关门。门关上后将两根红皮对节甘蔗系上红丝带,放在门口,称之谓看门甘蔗。离意家境日好一日,象甘蔗那样节节高,节节甜。

做汤圆

关门后,家庭男子喝茶聊夭,而妇女则开始做汤圆。准备明天大年初一的早点糕汤圆子。因大年初一是不可以做的,必需在除夕夜做好。

做汤圆很简单,糯米粉加沸水揉和,搓成小丸子,放在可摊得开的竹板上或大的盆内,略洒些干粉,防止画子之间粘住。做圆子虽简单,省事,但要供一家人吃,量很大,所以有的人家做圆子要做到半夜甚至凌晨哩!圆子做毕,还需将搪年糕切成小丁,放在碗内。

现时,除夕夜家家户户做汤圆的习俗仍很流行。但各糕讲店,粮店也有出售机器制的小圆子,这就方便多了。但偏偏还有人认为机器制的圆子,不如自己手制的软韧可口,宁可自己做。并且现时有电视看,边看电视,边搓园子,觉得是一大乐趣!

守岁的传说故事

守岁的传说

至于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年”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称它们为“年兽”。年兽面目狰狞,生性凶残,无所不吃,从磕头虫到大活人都不放过,让人谈“年”色变。它们有一个习惯,就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要跑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吃人,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就返回山林中去。

因为摸清了年兽活动的规律,百姓们就把这可怕的一夜称做“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度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很可能是“最后的晚餐”,所以置办得很丰盛,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另外,还要在吃饭前供祭祖先,求祖先神灵保佑他们能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这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欲了解更多春节资讯,点击春节的来历

上一篇:米线汤

下一篇:什么公移山